-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和县九峰镇上仓村村庄规划 规划说明书
PAGE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平和县九峰镇上仓村村庄规划 规划说明书
2 -
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前言
(一)规划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为贯彻此要求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适应我省及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和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需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镇政府决定全力推进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上仓村位于平和县西部,九峰镇东南部,与大溪镇相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镇人民政府、村两委根据新农村20字要求,认真分析村情,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委托我院进行《平和县九峰镇上仓村村庄规划》的编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二)村庄规划思考
村庄规划涉及千家万户,与城市规划的操作执行模式有很大区别,因此在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之前,有必要对村庄建设规划所需面对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判断。目前,影响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的主要有土地问题、资金配套等问题。
1、土地问题思考
土地问题一直是村庄规划实施的头等难题。这次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需建设局、土管局、电力电信等多个部门提供协助,村庄建设规划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为下一步的土地流转和集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现状村庄内部住宅建筑间距问题:一部分大大超过必要的日照间距,但插建住宅又不可能,另一部分又无法满足日照及消防的需求。在农户自行调地的操作模式下,村民建房只能在原有村民点外部进行简单无序的拼贴,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村民点内部结构进一步恶化,造成土地利用“内忧外患”的格局。也是我们规划所称的“空心村”现象。
相对而言,统一解决规划村民点的土地问题相对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各属性用地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相互兼容;一方面村民住宅用地更加集约化,工业用地更加规模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绿化景观配套等也会更加合理化,形成多个相互联系的邻里单元及小组团的用地模式。
2、资金配套问题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依靠国家投资远远不够,必须拓宽新农村建设融资渠道,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村民自筹资金和吸引民间资本,还需通过土地整理获得土地指标,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流转。在资金利用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村民自筹资金主要用于村庄道路等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民间资本的引入本着“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胆嫁接民营机制,主要投向经营性的社会服务设施;政府财政拨款和通过宅基地整理所得受益主要用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设施和土地租用、征用奖励和补偿。
二、现状分析
(一)区位分析
上仓村位于九峰镇东南部,北与下北副中心交界,东南与大溪镇相接,西与下西村相临。X573从村庄中部东西向通过,连接下北副中心与大溪镇,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二)自然条件分析
1、气候
规划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冬短夏长,年平均气温为21.3℃,最高温度37℃,最低温度0℃,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处于南岭山脉东西向复式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复式隆起带这两个巨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历经多次的地壳运动,构造断裂复杂。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轻微,只在小溪至小矾山间侏罗系梨山组地层中,见有宽阔平缓的北东向褶皱。
规划区处于两山中间的峡谷地带,整体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规划区西部靠近山体处,高约39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最西部,高约372米,最低点与最高点高差约20米。
3、灾害天气
规划区用地属洪涝灾害少,主要为台风影响较大。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属地震烈度七度区。
(三)现状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
至2011年末,全村户籍总人口1600人,总户数390户,分为联增、联新、光明、光华、红春、红星、前进、贵阳、对面、割庭平10个村民小组。
村内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产业,蜜柚及茶较有名。村民多外出务工,农民平均收入约为3800元。
(四)现状公共服务设施概况
村内主要公共服务性建筑集中于村庄中部,分别为:
1、行政办公:村委会办公楼一座,位于规划区中部,临X573,占地约172平米。
2、文化娱乐:文化活动中心位于村委会东南侧,占地约159平米。室外篮球场一处,位于小学内。村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庙、祖厝和祠堂(曾氏祖祠、碧云楼等)兼有老人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