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国家社基金成功中标申请书范本
PAGE
PAGE 5
登记号
项目序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 请 书
项 目 类 别 一 般 项 目
学 科 分 类 应 用 经 济
课 题 名 称 房地产税收制度研究——基于市场价
值体系下个人住房税收制度的安排
项 目 负 责 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 表 日 期 2008年2月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7年12月修订
二、课题论证(与活页同)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由于制度约束、社会文化和起点的差异,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选择从以面积为基础的房地产税制向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现代化税制过渡过程中,面临着政治、人才、管理技术和成本的巨大挑战( Jane Malme and Joan M. Youngman, 2001;William MaCluskey, Richard Almy, and Alena Rohlickova,1998;),转型的制度安排,应充分尊重各国的历史条件(Bird, Richard M., Robert D. Ebel, and Christine I. Wallich, 1996;W. Jan Brzeski,2003),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同时,发挥地方政府贴近辖区居民而具有的优势,在财政联邦制分权的框架下,通过公共选择来确定改革方案(Roy W. Bahl,Johannes F. Linn,1992;Dillinger, William,1991;Roy Kelly,2000)。中央政府进行改革的政治意愿也是至关重要的(Andy Anstett,2005)。由于选民的巨大影响,通常对住宅的房地产税收负担要远低于工商业的水平,税收优惠、税率控制及对累进性的限制也成为各国的经常选项(Bird M. R. and Slack E.,2002)。
我国现行的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执行条例所共同形成的,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和发挥分税制作用等方面,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这套房地产税制已越来越明显地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呈现出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个人住房是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国外的情况看,对个人房地产课税是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制度变迁导致城市居民财产迅速增长,尤其是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使得居民家庭的住房迅速转化为家庭财产,房产在个人财产中的比重迅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房产占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 47.9%,位居第一。1994年的税制改革并没有涉及到建立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个人住房税收制度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回避或缺失这部分巨量资产的税收改革,整个房地产税制就不能实现现代化转型。目前个人房地产的保有环节所涉及的税种主要集中在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以上税种存在以下的问题:(1)城乡税制差异;(2)内外税制差异;(3)个人房产用途税制差异;(4)个人房地产增值收益与固有计税依据的税制差异。中国房地产税制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其负面影响,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孙刚,1997)。改革的目标包括建立稳固的地方财政收入体制(韦志超、易纲,2006;米建国、庞凤喜,200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陈淮,2005)和财税体制的公平与效率(吴俊培,2006)等方面。房地产税费改革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受到重视(贾康,2006)。新税种与居民实际负担能力问题、能否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等问题也有相关讨论(安体富、王海勇,2005)。周雅珍(2002)对个人自用住宅征收房产税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是个人住房税制改革成功的关键,温来成(2007)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进行了借鉴。陈瑶和章冬斌(2005)借鉴香港的做法,提出了我国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杨斌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1JB790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