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的北京城侯仁之延展资料北京城的兴起——再论与北京
历史上的北京城
侯仁之
四、 延展资料
北京城的兴起
——再论与北京建城有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北京城的兴起,源远流长,这不仅仅是历史上一个居民点的考定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和整个北京地区在历史上的交通发展大有关系。现在谨就北京城兴起的地理条件,连同与古燕国的地理关系,再作些较为详细的探讨。
北京城所在的地区,位于华北大平原北方的尽头。它的东、西、北三面有群山环抱,中间是一个小平原。环抱于小平原东北两面的是燕山,越过燕山就是历史上所谓“塞外”的丘陵和高原。这其间只有遵循天然峡谷,南北通行才有可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现在的南口和古北口。从小平原西侧迤逦南下的,是崛起于华北大平原西边的太行山。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自北京小平原南下华北大平原,无处不可通行。但是早在三千多年前北京的原始聚落开始兴起的时候,情形却不是这样。那时只有沿着太行山东麓、南来北往才有可能。因为大平原北部,相当于现在白洋淀周围一带以及北京市区南部的广大地区,曾是水网密布的地方,无数湖泊沼泽散布其间,形成了南北交通上的极大障碍。只有了解到这一古代自然地理的基本情况,才便于进一步探讨北京地区早期的交通发展和北京城兴起的问题。
远在旧石器时代,从早期的“北京猿人”或简称“北京人”,和中期的“新洞人”,一直到晚期的“山顶洞人”,也就是大约从七十万年前下至一万数千年前,都有古代人类繁衍生息在北京小平原西侧的沿山洞穴里。到了大约一万年前,也就是新石器时代的开始,由于原始农作物的栽培技术逐渐得到发展,人类才从山中下到平原,开始建立起原始的农村聚落。现在发现的这些农村聚落,最重要的都分布在北京小平原的山前台地或沿河二级阶地上。例如最东边的有平谷县的北埝头和上宅村,西北边的有昌平县的雪山村,西南边的有房山区的镇江营。各处都曾出土数量不等的各种石器、陶器等。这些原始农村聚落的出现,说明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已经有农业生产开始发展起来,并且逐渐从山前台地向较为低下的平原地分布开来,随后就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①
我国有文字可征的历史始于中原地区的商朝。商朝最后的都城殷墟,在今安阳市以西相去不远,其地理位置接近太行山东麓的南端。这一位置有利于它的政治文化势力,沿着太行山东麓最便于南北来往的狭长地带,一直向北方扩展到现在的北京地区。从这条狭长地带上逐渐形成的一条南北通道,可以称之为古代的南北大道,实际上这就是现在京广铁路在河北省境内这一段最初的前身。
当初殷商势力沿着这条古代的南北大道北上,首先接触到的一个地方势力,见于明文记载的就是燕。燕的势力范围难以确定,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也是过去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一直到最近房山区董家林村发现了周初分封的燕国遗址之后,这一悬案才得到解决。这是北京地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这一发现还证明燕的存在并不始于周初的分封,在此以前,这里已经有一个自然生长的地方势力发展起来,它的统治中心还有残存的城墙遗址可见,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燕。和这个早期的燕大约同时存在的,还有其他地方势力,其名称见于记载的如孤竹、肃慎、山戎,也都分布在今日北京市区及其附近一带。
这个早期的燕,已是殷商北方的属国,或称“北伯”,这是王国维早已论定的,尽管当时他还不知道燕的统治中心在哪里。此外,他还曾根据易县出土的殷商彝器,说明燕用殷制,因而作出如下的结论说:“商之文化,时已沾溉北土矣。”②关于殷商时期燕的主要势力范围,王国维也有值得注意的探索,大约在涞水易县一带,此不具论。现在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周初灭商之后,不只是在殷商所属北伯燕的统治中心分封了燕国,同时还在燕国以北相去百里之遥的地方,又分封了蓟国。蓟国的统治中心,其故址就在今日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分,相当于白云观东南的一带地方。蓟的原始聚落何时起源,尚难稽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南北交通上的地位,也就日益重要起来。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正好是古代从中原北上的南北大道的北端,从此再向北去,大道开始分歧,只有通过天然峡谷,才能北上以到达山后地区。因此蓟实际上乃是南北交通的枢纽。随着南北交往的发展,它的重要性也就与日俱增。本来这个南北交通的枢纽,理应从城西南永定河的古渡口上发展起来,代表这个古渡口的,就是金朝开始兴建并且完整保留到现在的卢沟桥。只是因为永定河的流量极不稳定,每逢夏季,经常遇到大雨集中,洪水暴涨,使古代渡口遭受严重威胁,因此北上大路的分歧点,就从渡口东移到蓟这个相去不远的地方,于是蓟就开始发展起来。自然蓟所在处,还有其它有利的地理条件如地形与水源都便于它的发展,这里就不细加讨论了。
周武王十一年出兵伐商,胜利进军殷墟之后,立即沿南北大道向北方扩张其势力范围,并且分封了燕和蓟这两个诸侯国,这是有明文可考的燕和蓟同时建城的开始。在此以前,燕虽然是早已兴起的一个地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