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串讲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肺通气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胸廓位置 肺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气流形式+气流速度+气道半径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2/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肺通气功能评价 肺活量:严重降低时,提示有限制性肺病。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反映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可反映呼吸阻力变化;降低时提示有阻塞性肺病。 呼吸节律形成及调节机制 H+ CO2 消 化 消化过程总图 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血流自身调节 尿生成的三个环节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膜通透性:电学与机械屏障 有效滤过压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2、有效滤过压 3、肾血浆流量 能量代谢与体温 基础代谢率(BMR) 基础条件: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30℃)、精神安宁 基础代谢率: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率 与性别、年龄、激素水平(甲状腺素)、发热等有关 基础代谢率= 正常平均值 ×100% 实测值-正常平均值 感觉器官 眼的调节 晶状体的调节 瞳孔的调节 1、瞳孔近反射 2、瞳孔对光反射 双眼球会聚 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 E:正视眼 H:远视眼 M:近视眼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主要区别 ? 项目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解剖特点 典型动物 鸡眼睛仅有视锥细胞 猫头鹰眼仅有视杆细胞 分布(人) 密集于视网膜中央凹 主要在视网膜周边部 神经元联系 单线联系 聚合式联系 感光色素 分三种 视紫红质 生理特点 作用特点 强光时起作用大 暗光时起作用大 视觉 明视觉 暗视觉(感知粗大轮廓) 视敏锐度 高 低 分辨力 高 低(但对弱光敏感) 色觉 有 不完善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1、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卵圆窗→耳蜗(主要) 2、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耳蜗 骨传导:颅骨振动→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疾病时改变: 骨传导增强,气导减弱→传音性耳聋; 气导和骨导均减弱→感音性耳聋; 前庭器官 1、正常姿势的维持依赖于前庭器官、视觉器官和本体感受器的协同活动 2、前庭器官: 三个半规管:接受和它们所处平面方向相一致的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椭圆囊:感觉直线变速运动 球囊:判断头以重力方向为参考点的相对位置变化 3、前庭反应:如各种姿势反射 4、前庭器官自主神经反应:晕车、晕船 神经系统 中枢抑制 突触后抑制(黑色代表抑制性神经元) 甲:回返性抑制 乙:传入侧支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 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主要指感觉接替核,也包括联络核。 2、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主要指第三类细胞群。 痛觉 1、体表痛觉:快痛和慢痛 ? 快痛 慢痛 定位 清楚 不明确 痛感 刺痛 烧灼痛 发生速度 很快 慢(0.5~1s) 消失速度 很快 消失慢(几分钟) 情绪反应 无 有 心血管及呼吸变化 无 有 外周传导纤维 有髓的Aδ类 无髓的C类 感觉末梢兴奋阈 较低 较高 2、内脏痛与牵涉痛 (1)内脏痛与皮肤痛的比较: ? 皮肤痛 内脏痛 对刺激敏感类型 切割、烧灼 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 产生的速度 快或较快 慢 持续时间 短或较短 较长 定位 精确或较精确 不精确 对痛刺激的分辨力 很强或较强 差 牵涉痛 无 有 (2)牵涉痛: ①定义: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 ②常见内脏病牵涉痛部位和压痛区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结石 阑尾炎 体表痛部位 心前区 左臂尺侧 左上腹 肩胛间 右肩胛 腹股沟区 上腹部 或脐区 生理学串讲 细胞基本功能 细胞的跨膜转运功能 跨膜转运的四种方式: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入胞和出胞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 由离子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离子跨膜流动→膜电位改变→细胞功能改变 由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1、过程:胞膜表面形成受体-化学分子复合物→激活细胞内酶系统 2、激动剂与阻断剂 静息电位 概念: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 特点: 细胞外电位高于细胞内; 电位差相对恒定;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分布不均匀; 细胞膜对各种离子有选择通透性; 细胞膜静息电位与K+平衡电位相当 动作电位 过程:去极化、锋电位、复极化、后电位 产生机制:Na+的平衡电位 特点:全或无、不衰减传导、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