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IPv6的P2P流量检测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 P2P 技术的快速发展,P2P 应用所占用的网络带宽与 资源比例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接入互联网,使得 IPv4 的地址空间逐渐消 耗殆尽,为此 IPv6 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IPv6 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几乎无尽的地址 空间,不但解决了 IP 地址空间严重缺乏的问题,而且恢复了 P2P 原来由于地址受限 而失去的端到端连接功能,也为 P2P 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由于 P2P 自身的特性,也给因特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P2P 业务不仅会大量占 用互联网络资源,容易导致通信网络堵塞,造成网络不能发挥其最大性能,降低用 户体验以及 QoS,影响整个互联网的正常动作。所以,为了解决在 IPv6 环境下 P2P 应用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对 P2P 应用所产生的流量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检测。
目前 P2P 流量在 IPv6 的环境下还缺乏全面、有效的识别和检测方法。因此,本 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IPv6 的 P2P 流量检测的系统模型,旨在研究如何在 IPv6 环境下对 P2P 流量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检测。系统中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为以后的功能扩 充打下基础,各个模块实现其各自的功能,并将其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实现了在 IPv6 环境下对 P2P 流量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检测。
关键词:P2P;IPv6;流量检测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2P technology, the proportion of network bandwidth and resources taken up by P2P applications has been increasing day by day. More and more devices have been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and they have made IPv4 address space running out. Therefore, IPv6 has been placed on the agenda. 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IPv6 is that there are almost unlimited addresses. Not only does IPv6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IP addresses, but also it restores the function of end-to-end connectivity which is lost as a result of insufficient IP addresses. IPv6 offers a new opportunity to the wide use of P2P technology.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2P itself, P2P applications can consume the network bandwidth, lead to congestions, reduce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degrad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nd hinder the launching of normal businesses and the widespread use of certain critical applications. Therefo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P2P applications in the IPv6 environment, we need to ffectively identify and detect the P2P traffic.
Currently, there is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P2P traffic in the IPv6 environment.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system model of P2P traffic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IPv6, which aims at how to effectively identify and detect the P2P tr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Internet的并行分布式进化计算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建材信息系统CMPIS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大坝群分布式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研究-水工结构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异地实时钻井状态监视系统研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教师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智能化信息检索算法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旱涝灾情评估系统的应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智能信息检索技术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机器人远程控制研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nternet的木材行业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研究和实现-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上网行为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MPLSVPN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下一代校园网的研究与设计-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SIP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工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带宽测量和流量采样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P2P流量识别与控制的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协议测试方法的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嵌入式家庭网关分析-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嵌入式家庭网关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 基于IPv6的宽带网络试商用项目后评估研究环境科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