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五 传统文化;考 向 探 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考向探究;教材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整理
一、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出自九上《雨说》)
2.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出自九下《愚公移山》)
3.垂髫:指童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出自八上《桃花源记》);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àn)兮。”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蔻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
6.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7.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3~7出自八下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8.而立:指人30岁。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9.不惑:指人40岁。惑,迷惑,疑惑。
10.知天命:指人50岁。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11.耳顺:指人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8~11出自七上《〈论语〉十二章》)
12.中岁:指中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出自八下《终南别业》)
13.黄发:指老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出自八上《桃花源记》);二、科举文化
1.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出自八下《过零丁洋》)
2.进学:进了县学。在科举时代,经过县一级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即成为县学生员。
3.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叫“乡试年”。
4.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考,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
5.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6.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7.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推荐卷子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卷子的房考官为“房师”。
(2~7出自九上《范进中举》)
8.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现指考试不及格。(出自八下《藤野先生》)
9.进学: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出自九下《孔乙己》)
10.殿试: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临殿廷主持。(出自八上《故宫博物院》);三、戏曲文化
1.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出自七上《天净沙?秋思》)
2.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
3.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
4.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
5.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2~5出自七下《社戏》)
6.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
(出自九下《变脸》);四、祭祀文化
1.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作“赛会”。
(出自七下《社戏》)
2.大祭祀的值年:大祭祀,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值年,大家族分若干房,每年由各房轮流主持祭祀活动,轮到的叫“值年”。
(出自九上《故乡》)
3.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
(出自九上《陈涉世家》);五、对联文化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也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等。(出自八下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名联举例:
药王山: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烂柯山:数千年弈理根追石室;几十处仙踪源遡飞梁。
孔庙: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2.对联规则。
(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省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课件.ppt
- 匀浆机的使用与维护.ppt
- 运动、娱乐、浴身.ppt
- 再别康桥演讲稿(——幻灯片).ppt
- 在教育科研中寻求新突破(园长篇).ppt
- 在山的那边杭州下城文晖路中考语文暑假补习新王牌教育.ppt
- 怎样解答“排序”题-.ppt
- 怎样理解文章.ppt
- 战略体验模块.ppt
- 战略营销联盟.ppt
- 浙江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八作文写作技法课件1.ppt
- 浙江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议论性文本阅读课件.ppt
- 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1.3地球的公转课件湘教版.pptx
- 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1.3地球的运动课件1湘教版.pptx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第二中学八年级信息技术:第四课+网络安全+课件.ppt
- 浙教版新课程九年级培训资料4.ppt
- 浙教数学新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课件.ppt
- 浙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9以内的减法一》课件.ppt
- 浙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9以内数的认识》课件.ppt
- 浙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 比高低》课件.ppt
最近下载
- 输输电线路角钢塔焊接件组装工艺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9).doc VIP
- 文旅公司招聘笔试试题.pdf
- 诺华在中国-诺华中国Novartis.PDF VIP
- 4.《促织》课件(共62张PPT) 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pptx VIP
- 威尔克姆V8[中文]说明书.pdf VIP
- 2022届中考真题、模考专项练习-“伏安法测电阻”、“测定小灯的电功率”(附答案).pdf VIP
- 专题1.1 整式的乘除(压轴题专项讲练)(北师大版)(原卷版).pdf VIP
- 2025—2026年印制电路板制造的节能环保趋势.pptx
- 再生润滑油基础油团体标准(TCRRA-0901-2023).pdf VIP
- 美世国际职位评估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