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老庄哲学既包括技术、语言-厦门工学院.docVIP

完整的老庄哲学既包括技术、语言-厦门工学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整的老庄哲学既包括技术、语言-厦门工学院.doc

PAGE PAGE 1 语言技术的否定辩证法 ——试论庄子“道言”的可能性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厦门工学院国学院名誉院长 内容摘要:对于道家语言观一个常见的质疑是:既然不信任语言,视语言为糟粕,即语言无以传道,何必不厌其烦地“言”道、“论”道、读“书”呢?原来如轮扁的语言观仅是庄子的一种说法,庄子还有别的说法,这许多看起来相互矛盾的说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家语言观。庄子哲学是超凡脱俗的哲学,但庄子哲学也是属人的哲学,那界定人之特性的语言仍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庄子没有抛开语言而径行入道,而是假道语言而入乎道境,简单说,由“言”而“道”,依言而圣,无所不通。这样的言就是“道言”。庄子如何能够在语言之内成就超越普通语言的“道言”?说来应该并不神秘,其所借以攀援的云梯是“语言技术的否定辩证法”。是否其再有曲径不好妄下断语,但语言的局限确也是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来克服的。 关键词:庄子,道言,方言,卮言,技术,否定辩证法 一般认为道家是排斥语言的。对老庄来说,谁若是想通过语言而致道,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老子五千言,庄子更是连篇累牍,要我们跟随他们去体悟道之真意,此何其悖论?!难道他们仅仅是让我们去抓住“非常道”、聊胜于无吗?让我们徒费心力而仍迷茫于道奥之外、耍一番智力游戏吗? 非也,原来如轮扁之视语言为糟魄只是庄子的一种说法,庄子还有别的说法,这许多看起来相互矛盾的说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家语言观。庄子哲学是超凡脱俗的哲学,不食人间烟火,不与人亲善,但庄子哲学也是属于人的哲学,是人-道主义哲学,那界定人之特性的语言仍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庄子没有抛开语言而径行入道,而是假道语言而入乎道境,简单说,由“言”而“道”,依言而圣,四荒八极,无所不通。 如果谁愿意,他也可以毫无风险地主张,庄子这位伟大的导师甚至为我们制定了一个循序渐进的由“言”而“道”的学习计划: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曰:“吾闻道矣。” ……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于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庄子·大宗师》) 这个计划是从“副墨之子”开始的,中经“洛诵之孙”“瞻明”“聂许”“需役”“于讴”“玄冥”“参寥”等步骤,最后到达“疑始”。对于本文来讲,可以暂且不理会那些极难把握、辨认的中间环节,重要的是起点“副墨之子”与终点“疑始”。所谓“副墨之子”是付诸笔墨的文字,所谓“疑始”是貌似始源而又非始源,因为任何堪称“始源”的地方必是早已被“始源”过了。“疑始” 关于“疑始”,成玄英有疏曰:“始,本也。……是以不本为本,本无所本,疑名为本,亦无的可本,故谓之疑始也。”(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曹础基、黄兰发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第142页),一个多么德里达的术语! 德里达指出:“ 关于“疑始”,成玄英有疏曰:“始,本也。……是以不本为本,本无所本,疑名为本,亦无的可本,故谓之疑始也。”(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曹础基、黄兰发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第142页) 德里达指出:“名为起源的东西只不过是位于增补系统中的一个点”(Jacques Derrida, De la grammatologie, Paris: Minuit, 1967, p. 345);又谓:“一切都开始于复制”(Jacques Derrida, 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 Paris: Seuil, 1967, p. 314)。相关阐述可参阅金惠敏:《自然与文化的解构限度——思考在德里达“之后”》,载金惠敏:《消费他者: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图景》,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08页。 但是,对于庄子之如何循着其所不信任、不得已的语言路径而踏上“道”途之玄妙、之玄机、之策略,即在语言之内如何成就“道言”或者说寻常语言如何跃升为“道言”,学界并无充分的研究和展示。本文将探究言与道的分裂是怎样被克服的,二者是怎样被统一起来的,简单说,“道言”如何可能。 一、 整体的局部或局部的整体 查老庄文本并不见“道言”一语,但假定语言也是一种技术,那么既有“道术”之称,则必有“道言”之谓;同理,既有“方术”,则必有“方言”。在语言能否称“道”的问题上,毫无疑问老庄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又给予一定的限制,正像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所表明的:若依“道可道”,则有“道言”无碍;若修正以“非常道”,则又无“道言”的可能,而只有“非常道”之“言”,即我们所谓之“方言”,偏于一隅之言。庄子似乎比老子更决绝,直谓“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论道,而非道也”(《庄子·知北游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