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 学 习目 标 目 录 一、概念与流行病学 应激相关障碍—— 是一组由明显的心理社会 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 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包括: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性障碍等 流行病学特点: 急性应激障碍: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3%~ 14%;暴力伤害后的发生率大约为19%;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者中发生率为33%。 创伤后应激障碍: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为1%~ 14%,而高危人群中(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人群)患病率则高达3%~ 58%,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 适应障碍:国内尚无权威性的流行病学资料。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文献报告: 单卵双生者应激障碍的同病率为29.5%, 明显高于双卵双生者的发病率,高出2.2% 。 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 (1)严重的生活事件 (2)突发的自然灾害 (3)战争场面 (4)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3.易感素质 (1)患者在以往有应激障碍的病史。 (2)病前人格不够健全,如敏感多疑、抑郁、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等。 (3)缺少社会支持。 (4)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者。 (5)老年、儿童易患本病。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1.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 本病发病急剧,一般当遭受超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 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 障碍。 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3.适应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一种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 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 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等有关。 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较大,而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还可伴有躯体症状。 成年人多见抑郁或焦虑症状, 在青少年以品行障碍。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 四、病程与预后 1.急性应激障碍 一般当遭受超强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出现症状,病程短暂, 一般在几小时至一周内症状消失。 四、病程与预后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多数患者在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 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 四、病程与预后 3.适应障碍 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3个月内出现, 应激因素消失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CCMD-3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标准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标准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 并至少有下列1项: (1)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3)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4)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 (1)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2)易激惹; (3)集中注意困难; (4)过分地担惊受怕。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 (1)极力不想有关伤性经历的人与事; (2)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 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 (3)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 (4)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性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 (5)选择性遗忘; (6)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适应障碍的症状标准 1.有明显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