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离 骚
屈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 :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媒体: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它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不愧为我国最早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课文比较集中地表现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追求、讴歌理想,九死未悔,直抒胸臆;发挥想象,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及对偶,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
??《离骚》是因“忧愁幽思”(司马迁语)而作。故以抒情为主,但也不乏生动的叙事,展示了一种“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境界,即使单就课文所节选的章节而言,它的意境也是极其开阔而明朗的。???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探究过程
??讨论题1:《离骚》虽以抒情为主,也不乏生动的比喻及对偶,从文中找出一二处并谈谈这些诗句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应该说,本文所用比喻及对偶较多。
??如:“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茝”,运用了对偶及比喻,通过这组对偶句描述了政敌对他的诽滂、诬陷,不仅揭示了政敌的卑劣,也表现了自己的坚贞;任凭他们“既替”“又申”;作者还将自己的品德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物化为可见的“蕙、茝”这样香气四溢的植物,让读者了解他的美德,使诗人的形象生动具体,营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
??又如“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些比喻及对偶的诗句,意境多么明净、馨香,跟现实的黑暗、污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使我们看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追求。正是这样的喜爱和追求,使他终生保持了“泥而不滓”的品质,世世代代为人民所景仰。
??本题答案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讨论题2:有人认为直接抒情的诗句,只有“意”而无“境”,你是怎么认为的?请找出一二句直接抒情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应该说这种认为是不够正确的,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等,这些诗句决非有“意”无“境”,因为诗人的情意是在楚国当时的特殊背景下产生出来的,透过它们可以返照出楚国朝政昏暗、群小盘踞要津和人民生活艰难的情状,同时诗人保持高尚节操,献身理想的崇高形象凸现纸面,栩栩如生。意境深邃,撼人心魄。
??三、问题探究: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讨论)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①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eave详细固定搭配用法.docx
- NOIP2017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提高组初赛试题答案.docx
- take短语用法完全归纳.docx
- XX广东高考改革新方案正式版.doc
-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doc
- 北京高考英语词汇默写表F-J.doc
- 北京高考英语词汇默写表K-O.doc
- 北京高考应用文2014-2017汇总---邀请类.docx
-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统一考试语文试卷.docx
- 必修三第二单元周检测.docx
- 项目管理PMP资料-TEAM_MEMBER_STATUS_REPORT.pdf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五单元测评.pdf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df
- 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Section C Reading for Writing & Assessing Your Progress (4).pdf
- 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五单元测评.docx
- 项目管理PMP资料-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pdf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测评.pdf
- 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测评.pdf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 (2).pdf
- 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