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3(130823)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船舶交通管理电子系统 (第3章) 4、导航雷达基本原理 1)雷达的基本概念 2) 雷达探测目标的方法 (1)利用目标的电磁波二次辐射现象探测目标 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遇到任何电性能与传播介质有差异的物体都会产生二次辐射现象。 目标各点产生的二次辐射电磁波与原来的电磁波相互干涉叠加,产生反射、散射、 绕射三种情况。 反射——如果目标受到照射部分的尺寸远大于电磁波波长,且其表面非常平滑,电磁波传播方向改变,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雷达测量目标距离的方法 (1)基本原理 目标的距离R为: 式中,tR为电磁波往返传播引起的时延; C为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速度,数值为3?108m/s; (2)脉冲法测距——幅度调制 原理图示: 3) 雷达测量目标角度的方法 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等速直线传播特性; 天线的定向辐射与接收。 雷达测角有振幅法和相位法。 二、 基本组成 雷达子系统组成框图 三、使用性能 1、探测范围 (1)方位范围:视管理水域环境条件及投资而定; (2)距离范围 港外搜索和监视雷达:40―50Nmile; 航道监视雷达:10-20 Nmile; 港区泊位和船舶动态监视:10 Nmile。 2、最大最小作用距离 (1)最大作用距离Rmax 本身因素:发射功率PT、天线增益GA、接收机灵敏度 Prmin、工作频率f。 外界因素:目标反射性能、电波传播条件等。 评价指标:发现概率 港外搜索与监视雷达:≥24Nmile; 港区和航道监视雷达:5-6Nmile (浓雾,中型浮标, Pd≥95%); 8-10Nmile(浓雾,10m长小 船,Pd≥95%); 14Nmile (浓雾,中型船舶, Pd≥95%); (2)最小作用距离Rmin 表示雷达观测近距离小目标的能力。 Rmin=(hA-ho)ctg(kφA) 内在因素:脉冲宽度、接收机灵敏度恢复时间、天线架设高度、天线垂直波束宽度; 外在因素:目标高度。 3、测距离和测方位误差 (1)测距误差 包括:同步误差、计时误差、量化误差和测读误差。(见教材3.7.4) 雷达测距误差: 3、测距离和测方位误差 (1)测距误差 雷达测距误差: 误差范围:两目标间的测读误差量程的5%; 偏离航道中心的测距误差10-20m; 雷达与目标间的测距误差10-20m。 4、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 (1)距离分辨力 表示雷达区分同一方位上两个相邻目标的能力。 主要取决于:发射脉冲宽度、接收带宽、视频量化 精度和显示分辨率。(见教材3.7.6) 其中,d为光点直径或像素单元尺寸; 为光点扫掠速度(cm/us). 范围:对港内和航道监视雷达,分辨力和定位精度是主要指标,一般为10-20m。 (2)方位分辨力 表示雷达能够区分同一距离上的相邻两个目标的能力。(见教材3.7.7) 主要取决于:雷达天线水平波速宽度、方位量化精度和显示分辨率。 范围:一般为0.2o-0.5o。 四、技术性能 雷达的技术性能表征雷达整机和各分机的技术特性和质量,是实现使用性能的技术保证。 1、工作波长(射频工作波长) 交管雷达依据对使用性能的不同要求选择工作波长。 主要考虑的因素:分辨率、探测能力、抗干扰等。 主要应用的波长:3cm(X波段),高分辨力; 10cm(S波段),高的抗雨雪衰减能力。 2、天线性能 天线水平波束宽度θA; 天线垂直波束宽度和形状; 天线波束的旁瓣电平; (4) 天线转速; (5) 极化形式; (6) 方位信号增量脉冲数。 (1) 天线水平波速宽度θA θA越小,雷达的性能越高,交管雷达的水平波束宽度一般在0.5°以内。 (3) 天线波束的旁瓣电平 取决于以下因素: a. 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