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pptx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角度有变化,难度在加大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上仍然是3道选择题,但从2017年高考开始考查角度发生了较大变化,难度上也有加大的趋势。第1题变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第2题变化更大,改为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考查,这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3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推断、迁移、运用。选材方面,选文的范围扩大(如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也就给阅读和筛选有效信息增加了难度。考场上,我们要速读文本,细致比对,精准推断。【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分析】题目信息考点考向年份/卷别选文类型理解句子筛选整合归纳概括论证分析观点态度2017·全国卷Ⅰ《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政论?√?√√2017·全国卷Ⅱ《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史学论文?√?√√2017·全国卷Ⅲ《留住乡愁》时评?√?√√2016·全国卷Ⅰ《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史学论文?√√?√2016·全国卷Ⅱ《塞壬的歌声》文艺论文√√√??2016·全国卷Ⅲ《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文艺论文?√√√??2015·全国卷Ⅰ《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史学论文?√√√??2015·全国卷Ⅱ《艺术是什么》文艺论文?√√?√1.2017年全国卷三个论述类文本的字数均在900字左右,比往年减少约200字;选项长度有所缩短,信息量的减少使得表述更加集中明了。但三个选择题的题干由往年全为选“不正确(或不符合)的一项”改为第1题选“正确的一项”,第2、3题选“不正确的一项”。2.特别提醒:除了新增加了对论证的考查,全国卷对于推断(第3题)的考查有明显的强化。此题虽是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但选项并不是从正面直接考查,而是考查文本中隐含的观点和看法,需由考生根据文本推断出来。【阅读指导】一、整体阅读基本要求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二、“审、读、标、比”4字速读法1.审题干选文的篇幅一般1 000字左右,要从标题或出处开始,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方向,再从题干入手,带着题干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2.读文本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要大致弄清以下方面: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展开?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3.标画关键词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年代时间、数据及其范围词(如早、大多数、几乎、仅仅)等;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重要、最、总共等);已然未然、或然必然词;代词及其指代范围等等。(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果词、转折、并列或递进词、分类分层词、举例词等等。(3)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4.比对选项与原文内容一定要将选项中的关键信息点逐一与原文对应比较,找出选项的错误之处。【阅读示例】文本重要信息标画论证思路分析第①句指出气候正义与环境正义的关系,第②句是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第三句提出本文论题。第1题、第3题对应信息提示信息比对点1:第1题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推断依据1:第3题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文本重要信息标画论证思路分析第二段共三个句子,第①句是论点句,“因而”一词引出了分论点的核心内容。②③两句是论证,通过举例使公平原则得以具体化。第1题、第3题对应信息提示信息比对点2:第1题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文本重要信息标画论证思路分析第三段是论述重点,可分为三层:第①句提出本段分论点;第二层为②③④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阐释“代际权利义务关系”,强调“应实现代际共享”。第三层为⑤⑥⑦⑧句,深入论述“我们当代人”对子孙后代的义务。要注意“因而”“因为”“而非”等关联词。第1题、第3题对应信息提示信息比对点3:第1题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比对时还需联系第三段尾句)推断依据2:第3题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