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581)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 二、贾思勰和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三、天文学的一系列发现 四、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 三国鼎立 屯田制   《三国志》对曹魏兴办屯田的盛况如下记载:“是岁(建安元年),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民屯:民屯始于建安元年(196年),屯田民主要从事农垦生产。 军屯:军屯始于建安之末,军士以攻防为主。 技术要求:“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讲究精耕细作 效果:人民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得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稳定了北方的政权,为魏吞并蜀汉和孙吴提供了经济条件。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匈奴、鲜卑、羯胡、氐、羌被称为五胡。 南北朝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孝文帝改革 三长制: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之制,后来孝文帝拓跋宏决定实行三长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 均田制:古代帝王将无主土地按人头划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民族融合 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 ③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④各族间的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融合。 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思想的交流 思想上的活跃,必然造成学术上的繁荣。 二  贾思勰和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时间:北魏末年(约533-534) 背景:他生活在北魏由盛转衰的时期,为了维护北魏政权,他希望统治阶级重视农业,于是“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总结和发展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写成此书 特点:系统总结了6世纪前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讨论的范围包括现在山西东南部、河南中南部和北部,以及山东,这些都位于黄河中下游。 内容:“起自耕农,终于醯醢(制酱醋),资生之业,靡不毕书”,涉及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和农具、畜牧兽医、食物加工等各个方面 影响:元代《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清代《授时通考》 1、农学思想 四季:春、夏、秋、冬 土壤:寒、燥、湿、肥、脊 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条件,顺应农作物的生长要求。 基本原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强调地利:“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强调人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基本思想:天时、地利和人力有机结合。 2、北方干旱地区农业技术 (1)保墒:保持土壤的水分。 (2)保墒防旱措施:耕-耙-耱技术。强调耙、耱的目的:就是要把土块弄碎,在地面形成一层松软的土层,切断土中的毛细管,尽可能地减少水分蒸发,起保墒防旱作用。 (3)保墒关键:整地和中耕除草,是旱作地区精耕细作的主要内容。                       时间:春夏耕、秋耕、冬耕                      先后顺序:初耕和转耕 耕田              深浅:深耕和浅耕、逆耕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