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满族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风格之满族风 ——DW 一、什么是民族风 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艺术传统等因素所构成的。简言之:民族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也就是一种民族元素。 就现在而言,民族风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各种民族风的服饰,图案,饰品等……成为现在流行的主流。加上歌曲《最炫民族风》的出现,更是民族风被大众所熟知,成为人人嘴里的多频潮词。 二、民族风格之满族风 满族,全称满洲族,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满人、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 一、文字 满族人初无文字,受契丹政权节制初期鲜通契丹语文。 金代女真文缺少格助词,长期以来只能用于书写官方公文,根本不能表达口语,加之教学难度大,到16世纪初就逐渐失传了。 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和东北地区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 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目前也有观点认为锡伯文是满文,目前在故宫研究满文档案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人。另外,满族姓氏已经融入汉姓,如“爱新觉罗”改为“金”;“叶赫那拉”改为“叶”、“那”“钱”等。 服饰之旗袍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了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这种旗装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 妇女服饰可谓是汉满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 清中期,汉满各有仿效; 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在清代,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演变 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 在80、90年代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现代设计风格的旗袍 旗头 马蹄底鞋 满族妇女不缠足,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