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队在当今世界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发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8.5毫米)。 据考证,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也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 东非大裂谷 海岭又称海脊,有时也称“海底山脉”。狭长延绵的大洋底部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km。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中央海岭,或称大洋中脊 三角洲 它是怎样形成的? 多分布在河流的什么位置? 沙丘 它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哪里分布着这种地貌呢? 它是怎么形成的? 它是怎么形成的? 读右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巩固练习 D A 三、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 坏、搬运和______ _________、岩浆 活动、_____等 表现形式 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 _______ 主要来自________ 能量来源 外 力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作用 特点 地球内部 太阳能 地壳运动 地震 堆积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 把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变化中起主导作用。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海底裂谷 喜马拉雅山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 板块构造学说与地形 海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挤压 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挤压 碰撞 (消亡 边界) 海上: 陆上: 张裂分离 (生长边界) 地形 板块运动方向 1 板块运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岩石圈分为了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界处地壳运动较为活跃 裂谷、断层 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 或岛弧 海岭 喜马拉雅山形成原理 印 度 洋 板 块 亚 欧 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陆 地 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海 洋 岛屿 海沟 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板块构造学说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思考:海岭怎么形成的(处在生长边界)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红海 喜马拉亚山脉 马里亚那海沟 印度洋巽他岛弧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西太平洋岛弧 野外的背斜与向斜地貌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有时背斜成谷 一般情况下向斜成谷,有时向斜成山 1.岩层中间向上隆起 2.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1.岩层中间向下凹陷 2.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辨别方法 形态特征 地表形态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 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适合修隧道 向斜,良好的储水构造,适合修大坝 野外的断层地貌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 成因 思考: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 形?下降的部分又形成什么地形? 地球表面形态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 作用 与地 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能量来源 内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水滴石长 沉积作用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33 水滴石穿 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 指出地貌景观名称、成因。 小组合作学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50 外力作用 喀斯特地貌(溶洞) 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沙丘、黄土层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瀑布、峡谷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风蚀城堡 地貌景观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沉积 流水沉积 流水溶蚀 分布 52 洞头半屏山犹如刀削斧劈,断崖峭壁,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分析半屏山悬崖的形成原因。 57 冰川侵蚀 冰川堆积 课后上网或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冰川作用形成哪些典型地貌景观,下节课和同学分享。 风蚀蘑菇 它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态呢? 我国哪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1800字.docx VIP
- 湘美版高中美术绘画 奏响色彩的旋律(共28张PPT)(内嵌视频).pptx VIP
- 规范《DLT555-2004-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耐压及绝缘试验导则》.pdf VIP
- 2025巧用几何画板开拓数学思维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思考.docx VIP
- 标日初级第1课练习.doc VIP
- Unit4EatwellSectionA2a-2e英文版教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docx
- 教学经验分享.ppt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复习备考策略课件.pptx VIP
- 2013年考研英语一真题解析.pdf VIP
- 第2课 教师节快乐(教学设计)2025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副本.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