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庚烯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及优化 作 者: 李沫林 彭家志 指导教师: 钱 宇 教授 陆恩锡 教授 李秀喜 副研究员 报告提纲 背景的简要介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迅速提高,相关石油化学品物价上涨。 庚烯可以作为汽油添加剂,生产庚酸,生产高级醇原料,生产聚乙烯添加剂。 近来庚烯用量的增长速率:美国4-6%/a,日本欧洲1.5-3%/a用于3的庚烯要求比较低。 庚烯的合成方法 庚烯的合成方法有: 石蜡热裂解法 正构烷烃脱氢法 低分子烯烃共聚法。 石蜡热裂解法 机理:高温催化条件下进行,链引发靠C-C键断裂,链延续靠 生成自由基与原料相互作用 缺点: 1产品组成复杂,副产物不易分离,得不到高纯 度目标产物。 2产品不能做共聚单体 3原料和生产能耗系数高 正构烷烃脱氢法 工艺流程: 液体石蜡 至 直链烷烃 至 精制直链烷烃 至 催化脱氢 至 分离提纯 工艺评价: 1产品纯度高,选择性好 2单程转化率低,能耗高 3不能生产高纯度符合单体共聚要求的高级α-烯烃 低分子烯烃共聚法 丙烯+丁烯 = 庚烯+△Q 1)Dimersol法: 2)Lewis酸催化法 低分子烯烃共聚法的优点: 1反应条件温和 2生产高效 3产品品质高,符合高要求 4能耗少 流程简述 过程模拟与优化 反应器R1的模拟 换热器E1的模拟 分离塔T1模拟与优化 分离塔T2模拟与优化 分离塔T3模拟与优化 反应器R1的模拟 操作参数 原料丙稀成分: 丙稀 95.23% 丙烷 4.77% 原料丁烯成分: 已丁烷 18.38% 正丁烷 21.83% 异丁烯 5.67% 正丁烯 55.73% 正己烯 0.09% 以丙稀:丁烯=1:2 进料; 进料条件: T=25℃ P=8.0bar; 采用”Conversion Reactor”反应器模拟; 主要反应选择性表 换热器E1的模拟 作用:将R1的产物由加热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进入分离塔分离,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分离 操作参数:冷进T=45℃ 冷出T=82℃ 分离过程设计与优化 需要分离的组分:丙烷、丙烯、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异丁烯、己烯、庚烯、辛烯、十一烯等。其中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异丁烯、己烯、庚烯的流量较大,需重点考虑。 (1)排定塔序的通用法则: 脱出腐蚀性组分 脱出反应性组分或单体 以馏出物移出产品 以馏出物移出循环物流(如果是循环送回填料床反应器,尤其要这样)。 (2)排定塔序的推理法则: 流量最大的优先 最轻的优先 高收率的分离最后 分离困难的最后 等摩尔的分割优先 最后一个分离应该是最便宜的。 分离过程设计与优化 根据上述法则分析,本系统中存在未反应的丁烯和一些其他轻组分,它们应该被首先分离,己烯的沸点是64.9℃,而正丁烷的沸点为-0.5℃,为轻重组分之间最接近的组分,因此为关键组分。轻组分被用作液化石油气,不需要继续分离;在重组分中,己烯为最轻的物质,且具有经济价值,因此,应首先从重组分分离;庚烯是目标产物,收率最高,应在最后与其他重组分分离。 分离塔T1 将C4及更轻组分与重组分分离。 分离塔T2 将己烯与其他重组分分离。 分离塔T3 将庚烯与催化剂及重组分分离。 分离塔T1的操作参数 1.目的:将C4及更轻组分与重组分分离。 2.关键组分:己烯与正丁烷(-0.5℃) 3.优化分离要求:己烯的回收率0.99 塔釜正丁烷含量低于0.001 4.初步设定进料条件: T=82 ℃ PF=8.0 bar 塔顶压力 P=5.3bar 全塔压降 0.2bar 冷凝器压降 0.1bar 塔板数:22 进料板:13 5.调整塔顶采出量达到分离要求 6.灵敏度分析确定最佳进料板 进料板:8 最小回流比以及最小热负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境内医疗器械变更注册申报资料电子目录(参考) .pdf VIP
- 结核分枝杆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专家共识.pptx
- 中纤板电器基础详解.ppt VIP
- 社交礼仪——饮茶礼仪(课件-PPT).pptx VIP
- 基础护理学说课-姜丽.ppt VIP
- 河南诗词大赛题库及答案2024.doc VIP
- 2024年新版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附最新案例】(77页).pptx VIP
- NB/T 35054-2015_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pdf
- (完整版)无菌医疗器械耗材生产企业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模板.pdf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湘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