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不求甚解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不求甚解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求甚解 [文题解通] ◎导读 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知识览通] ◎语音 1、狡黠 “xiá”不能读成“ jié” 2、咀嚼 “jǔjué”不能读成“ zuǐjiǎo” 3、诘难 “nàn”不能读成“ nán” 4、滞碍 “chì”不能读成“zhì” 5、死抠 “kōu”不能读成“qū” 6、豁然 “huò”不能读成“ huo” 7、相似 “sì”不能读成“ shì” 8、曲解 “qū”不能读成“ qǔ” 9、大而无当 “ dàng”不能读成“dāng” 10、迂腐 “yū”不能读成“ yú” ◎字形 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2、傅彩:“彩”不能写成“采”。 3、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4、蒸馏:“馏”不能写成“溜”。 5、辩论:“辩”不能写成“辨”。 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7、胸肺:“肺”不能写成“月市”。 8、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9、要诀:“诀”不能写成“决”。 10、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常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内容析通] ◎理文脉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辨结构 ◎探意旨 《不求甚解》通过对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反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的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或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的理解,提倡观其大略地含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才能真正会意。这对于纠正在读书问题上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均有积极的作用。了解本文意旨的关键是理解作者提出关于“不求甚解”真正含义。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不求甚解”的。 作者首先全面了解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主张。认为陶渊明是在“好读书”“会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求甚解”的。“陶渊明主张读书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这是古人正确的读书态度。进而作者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接着作者运用普列汉诺失和诸葛亮为例,进一步论证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从而阐述在读书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议问题 、《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同时也是一篇驳论,在论证方法有其特色。 ①运用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