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句积累 1、 ,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桃李不言, 。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4、冯唐易老,———— 。(王勃《滕王阁序》) 李将军列传 司马迁 与李广有关的诗句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是汉代抗击匈奴 的爱国名将,也是司马迁笔下的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形象。李广一生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于时,号称天下无双,然而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却终生未有封侯之赏,最后以军行失道获罪,愤而自杀。 专题目标 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 注意读音 陇西 故槐里 上山陈 赎为庶人 中石没镞 骠骑将军 元狩四年 愠怒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太史公自序》 《李将军列传》讲析 一、粗通文意 (一)串讲 汉初形势图略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第四层 (8-10) :武帝时,与卫青出击 匈奴战 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 第三部分(11): 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李将军列传》讲析 (二)人物性格分析 将军风范 《史记·李将军列传》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武艺超群而又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飞将军形象。 他善察敌情、览危不惧、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他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为平定外族侵略立下汗马功劳;他廉洁轻财务、爱护士卒、忠实诚信、口讷少言,虽屡建战功,却备受排挤压抑,尽管如此,李广仍转战疆场,为国效忠,表现出一代良将的高尚品德与宽阔的胸怀。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太史公自序》 讨论:“李广难封”的原因有哪些? 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主观原因: 1、性格上的缺点,如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性情冲动,不善言辞。 2、李广本人是一个很优秀的战将,但缺乏战略意识,尤其缺乏统帅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从他平时领军不重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在战场上过分倚仗个人的战斗素质就能看出。 3、他胸无城府,缺乏政治意识,一直以军人朴素的观念看待处理问题,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易成为政客的牺牲品。 客观原因: 1、文帝景帝不重视国防军事,以和亲作为外交政策,重用文官,李广虽屡立战功,但受不到应有的重视。 2、汉武帝虽重视军事,但任人唯亲,重用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外戚,并为这些人创造比李广优越的后勤和战斗条件,使李广作战既艰苦又难有战功。甚至有时故意让李广失败以衬托别人的功绩。并且在封赏时也极为不公。 李广官职变动情况 [1节]文帝时:中郎将、武骑常侍(八百石) [2节]景帝时:上郡太守(两千石) [3-7节]武帝时:骁骑将军、卫尉将军、右北平太守(两千石) [8-10节]武帝时:前将军(两千石) 思考:李广领兵打仗有什么特点? 1、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宽缓不苛) 2、面对强敌,临危不惧,以大智大勇跟敌人对抗到底。(智勇双全、勇敢机智、胆识过人、精于骑射、武艺超群) 3、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老当益壮,主动请战。(终身不遇,白首未封,却依然转战疆场为国尽忠) 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