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欣赏下面这些美景, 感受他们独特的魅力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古埃及金字塔 古印度泰姬陵 中国天坛 建筑 =房子吗? 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感(庄严、欢快或压抑)。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综合性很强。 悉尼歌剧院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分别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 悉尼歌剧院 50年代—1973年 约恩·伍重(丹麦 ) 二、建筑的类型 欣赏一组图片后,说出: 1、建筑有哪些类型? 2、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 人的精神需要? 【思考】: 二、建筑的类型 书院、学校、科技苑、体育馆等。 人类早期需要: 商品交换需要: 交通发展需要: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 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商店、银行、贸易中心等类型。 驿站、码头、火车站、机场等。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 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 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建筑类型。 人类早期需要 商品交换需要 巢穴 民居 陵墓 庙宇 商店 银行 贸易中心 交通发展需要 驿站 码头 火车站 机场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 书院 学校 科技苑 体育馆 民居 庙宇 陵墓 宫殿 巢穴 物质要求 精神要求 1、科学性 欧洲北部的住宅 马来西亚的传统住宅 当地气候寒冷,降雪频繁,屋顶的陡坡是为了避免积雪。 架空的底层和尖屋顶都是为了通风,应为当地天气炎热,气候潮湿。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形象 三、建筑艺术的特性 2、适用性 建筑以结构和形式创造各类空间从而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 空间秩序之美:北京故宫 3、艺术性 人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通过建筑形体的组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各民族由于社会、宗教、文化情趣的差别,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各类建筑。 例如:哥特式教堂表现为无限向上升腾的效果。中国宫殿建筑表现为想四周扩展的秩序空间。 再如:西方古典园林以人工图案为美,试图控制自然秩序,呈理性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出对自然形态本真之美的欣赏。 哥特式教堂表现为无限向上升腾的效果。 中国宫殿建筑表现为想四周扩展的秩序空间。 西方古典园林以人工图案为美,试图控制自然秩序,呈理性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表现出对自然形态本真之美的欣赏。 历史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建筑风格的演变。 例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因为不追求权力的威严而创造了优雅高贵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原则,深深影响了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历史。 圣伯多禄广场 贝尼尼 A、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创造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B、建筑不仅仅是特定类型的房屋,同也是国家实力、时代精神、建 筑技术、传统文化的体现。 如:金字塔、空中花园、布达拉宫、吴哥窟、印加古城等。 4、文化性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各时代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的变化带给现代人一份关于历史的画卷。 古希腊神庙轻快明朗 古埃及神庙沉重严峻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部分考古学家认为:古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 布达拉宫以建筑宏伟和珍贵的文物而闻名,它是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西藏的艺术宝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Potala Palace)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雄伟,有气贯苍穹之势。墩厚的墙体与辉煌的金顶,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色彩的鲜明对比、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吴哥寺规模宏大,比例匀称、设计简单庄严,细部装饰瑰丽精致。 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粘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结合在一起。当时的石工可能不掌握券拱技术,所以吴哥寺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 吴哥窟(柬埔寨) 12世纪 每个建筑都由巨石垒砌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没任何黏合剂却严丝合缝,甚至连薄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这些石头,有的重量不下200吨。 如此精密细致的建筑规划与惊人的重量,真不知当时的人是如何将巨石运上山并细细分割打磨的。 马丘比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