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吉林家书》2017年第03期(总003期)
PAGE
《吉林家书》2017年第03期(总003期)
抢救民间家书,共建和谐社会!
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吉林工作站筹备组
2017年6月
目 录
1、2006年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正式启动。
2、张丁:励志用后半生抢救家书。
附件一:征集家书、日记、回忆录
一、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正式启动
2006年4月27日
——来源“中国家书网”网站/introduction/001.asp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报社、炎黄春秋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2005年4月10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以及任继愈、马英民、白庚胜、苏叔阳等专家学者,主办单位负责人和30余家媒体的代表出席了项目启动仪式。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抢救民间家书,传播家书文化,弘扬人间真情,共建和谐社会。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散落在民间的中国
家书;通过举行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民间家书的价值,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弘扬亲情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助力。
征集范围是:用纸、笔写成的家人之间文字性的通信,包括信纸和信封。字数不限,年代不限,地域不限。
据介绍,作为一项大型的公益性活动,所有应征家书都将捐赠给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收藏经过专家评选的100封“最具价值的优秀家书”;《炎黄春秋》杂志、《中国文物报》等报刊将登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或收藏价值的家书;《读者》杂志将选登言之有物、情真意切的家书;组委会将从应征书信中筛选整理出版中国家书系列丛书。
年内将相继举办民间家书征集成果发布暨中国家书文化研讨会、军旅家书展览暨军旅家书座谈会、爱情家书展览暨爱情家书座谈会、亲情家书展览暨亲情家书座谈会、敬老家书展览暨敬老家书座谈会、中国民间家书精品大展等活动,届时将邀请家书捐赠者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家书文化的魅力。
开展这项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播家书文化,激励更多的人铸造完美人格,在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张丁:励志用后半生抢救家书
2015年12月03日09:18?来源:HYPERLINK / \t _blank人民网-舆情频道
书信,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华文脉的重要支撑。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而“家信”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为深化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重温家信情结、呼吁笔墨真挚,12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秘书长张丁做客人民网,畅谈家书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笔尖上的温度,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期盼
2005年春天,怀揣着对中国家书文化与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张丁发起了抢救民间家书活动。在他看来,家书是弥足珍贵的,家书上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亲情与温度,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民族继续前行不竭的精神动力。
张丁用浩如烟海、辉煌灿烂两个词来形容传统家书文化,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家书历史中留下了许多名篇、美文。几乎每封家书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它们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除了历史价值以外,家书还饱含教育意义,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都成为了教子名篇,还有老一辈革命领袖毛泽东、刘少奇、陈毅等人都留下了大量家书供后人学习。
为了不让这些宝贵的家书遗失,张丁开始了他抢救家书的道路。为了与家书捐赠者和广大读者、收藏者保持联系,每次搬了办公室后,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马上把以前固定电话的号码赶快迁移过来。他说“这些家书都是咱们海内外的老百姓无偿捐献的,他们捐献了家书之后,我们要继续挖掘家书背后的故事,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联系渠道,但是很多老人还是习惯用电话,所以我们保留这个电话,以便与更多的家书捐赠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所托必有所依,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曾几何时,家书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分隔两地亲人之间维系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拍卖市场上充斥着很多名人家书、书信,不乏人们热捧,而张丁却关注到了民间老百姓们的家书。在他看来,民间家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们能够传承礼仪、美德,是中华传统礼仪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的载体;它们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甚至政治、军事等各种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除此以外,民间家书非常讲究书法和纸张、信笺的运用,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正是由于发掘了民间家书中隐藏的宝贵价值,使得张丁励志用后半生投身于民间家书的抢救活动中去。他说,“当我阅读家书的时候,当我和这些家书当事人、家书捐赠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