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市二模语文试卷讲析.pptx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喻樗(chū),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人质直好议论( )赵鼎去枢筦(指中央政务),居常山,樗往谒( ),因( )讽( )之曰:“公之事上( ),当使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多而施行少。启沃之际,当使诚意多而语言少。”鼎奇之,引为上客。鼎都督川陕、荆襄,辟樗为属。;质直:质者正也,正直之心,无谄曲也。“质”:正的意思,质直就是正直而没有谄曲的心。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余侍立左右,援疑质理,” ;绍兴初,高宗亲征,樗见鼎曰:“六龙临江,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鼎曰:“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若事之济否,则非鼎所知也。”樗曰:“然则当思归路,毋以贼遗( )君父忧。”;鼎曰:“策安出?”樗曰:“张德远有重望,居闽。今莫若使其为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俾以诸道兵赴阙,命下之日,府库军旅钱谷皆得专之。宣抚来路,即朝廷归路也。”鼎曰:“诺。”于是入奏曰:“今沿江经画大计略定,非得大臣相应援不可。如张浚人才,陛下终弃之乎?” ;帝曰:“朕用之。”遂起浚知枢密院事。浚至,执鼎手曰:“此行举措皆合人心。”鼎笑曰:“子才之功也。”樗于是往来鼎、浚间,多所裨益。顷之,以( )鼎荐,授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初,金既退师,鼎、浚相得欢甚。;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B.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C.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D.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人知其将并相,樗独言:“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后稍如其言。又尝曰:“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 ;先是,樗与张九成皆言和议非便。秦桧既主和,言者希旨,劾樗与九成谤讪。樗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桧死,复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闻。淳熙七年,卒。 (选自《宋史·喻樗传》) ;“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过秦论》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于今无会因。” 《孙雀东南飞》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讽,讽谏、讽喻,用直接的言语或委婉的方式劝说对方,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 B.都督,原是军队中的监察官,后演变为统领军队的军事长官,这里作动词,担任都督。 C.六龙,古代天子车驾为六匹马,古人认为马八尺以上为龙,所以称天子车驾为六龙。 D.路,北宋最高的行政区域单位,由唐代的“道”演变而来,后文的“道”相当于“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喻樗喜欢议论时事。他在拜访赵鼎时曾说,臣子侍奉皇上要竭尽开导、辅佐之责,为此受到了赵鼎的信任。 B.喻樗关心国君安危。为了解除朝廷的后顾之忧,他向赵鼎推荐当时富有声望的张浚,最终使张浚得到重用。 C.喻樗具有政治远见。他认为赵鼎和张浚不适宜同时任宰相,否则不利于团结协作,后来事实验证了他的预言。 D.喻樗仕途坎坷波折。他因反对和议而受到秦桧弹劾,被贬出京,不久又被免官,直到秦桧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