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13.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编号︰113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積學與涵泳——中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6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編號︰113 大學(節錄) 禮記 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於至善4。知止5而后有定6,定而后能靜7,靜而后能安8,安而后能慮9,慮而后能得10。物有本末11,事有終始12,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13者,先治14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15;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6;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17;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18;致知在格物1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20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21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22,未之有也23。 一、《大學》簡介 甲、《大學》作者 東漢,鄭玄《目錄》,未有言其作者。北宋,程明道曰︰「《大學》,孔氏之遺書。」只泛指所自出,而未涉及作者。此說頗為穩當。至南宋,朱子《大學章句序》謂孔子「獨取先王之法,誦而傳之,以詔後世。三千之徒,蓋莫不聞其說;而曾氏之傳,獨得其宗;於是作為傳義,以發其意。」朱子認為《大學》是曾子作。朱子將《大學》分為經與傳,經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此說之意,實脫胎於韓愈《原道》。所謂「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是指道統傳承。故朱子以為《大學》出於曾子,是基於道統為立說根據,而非實有確證也。惟自此之後,論者悉從朱說。 《大學》作者,既不可考;至於成篇年代,依徐復觀氏考證,大抵出於秦漢之際。 乙、《禮記》名義 《大學》原為《禮記》一篇,本文錄自《禮記.大學第四十二》。《禮記》有《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之分,通常所說《禮記》,是指《小戴禮記》。《大戴禮記》是漢元帝時戴德所編;《小戴禮記》是其姪戴勝所編。二戴生卒不詳。《漢書.藝文志》曰︰「《禮》古經五十六卷,《經》十七編,后氏、戴氏。《記》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後學所記也。」又曰︰「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迄孝宣世,后倉最明。戴德、戴聖、慶普皆其弟子,三家立於學官。」《漢書.儒林傳》亦曰︰「倉說禮數萬言,號曰《后氏曲臺記》,授沛聞人通漢子方、梁戴德延君、戴聖次君、沛慶普孝公。孝公為東平太傅。德號大戴,為信都太傅。聖號小戴,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鄭玄《六藝論》曰︰「戴德傳《記》八十五篇,則《大戴禮記》是也。戴聖傳《記》四十九篇,則此《禮記》是也。」西漢之初,大戴、小戴、慶氏三家,同立為博士。至東漢時,「大戴無傳學者,唯鄭(玄)注《周禮》、《儀禮》、《禮記》並立學官。」自是《大戴》式微,而《小戴》獨盛,注者甚眾。故《小戴記》二十卷四十九篇,流傳至今,名曰《禮記》。 唐孔穎達《禮記正義》曰︰「《禮記》之作,出自孔氏。七十二之徒共撰所聞,以為此《記》。」《禮記》四十九篇,本孔子之意,雜記而成。敍論周秦以來之典章、名物、制度、禮儀,意存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鄭玄曰︰「禮者,體也,履也。統之於心曰體,踐而行之曰履。」孔穎達曰︰「禮者,理也。夫禮者,經天地,理人倫。」禮之義,一名而三訓,立身行教,盡在此矣。 丙、《大學》成書始末 鄭玄《目錄》曰︰「名曰《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此言《大學》之篇,論學成之事,能治其國,章明其德於天下,卻本明德所由,先從誠意為始。此為漢人首明「內聖」之說。 下至唐代,韓愈《原道》引《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一節,以其為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孔子之道。於是,《大學》開始見重。 肇自北宋,司馬光作《大學廣義》一卷,及《致知在格物論》一篇,《大學》始有單行;且益受重視。蓋其揭示從格物致知,以至於治國平天下之內聖外王義理,正是聖賢之所要講明者。《大學》一篇,遂成宋代理學家最用力處。 在訓釋《大學》過程中,程顥、程頤認為《禮記》中《大學》一篇,有錯簡及闕文。於是加以整理、分段、改定,以釐清其結構、內容,而成《大學定本》。至南宋朱熹,沿用程頤之說。定為「經一章」,「傳十章」。並以為「格物章」缺傳,遂寫「格物補傳」,而成《大學章句》一卷。由於朱子推崇《大學》,故於《禮記》之中,並與《中庸》兩篇,合《論語》、《孟子》而成《四書》,並作《章句集注》。《大學》遂脫離《禮記》,獨立成書。又因科舉故,朱子改本,獨傳於後。 清人毛朝暉《朱子大學解演變考》序,總括而言曰︰「有宋一代之《大學》研究,蓋有兩大流派。其一曰注解,司馬光撰《大學廣義》一書,是千古《大學》專著之祖。其後呂大臨、蘇總龜、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