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格式编辑
学习指导参考资料
生物入侵问题的防控策略和思考
时间:2011-09-22 来源: 作者:
1???????? 前言
最近几十年来,生物入侵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呈不断蔓延态势,由此导致的环境危害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不但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也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
所谓生物入侵,一般是指动物或植物从天然存活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入到新的地域并成为野生状态后,由于缺少天敌或引起食物链的改变,形成对新地域物种的竞争优势地位,侵占、掠夺生存资源而导致的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稳定状态的一种生态性危害。目前,生物入侵已经与栖息地丧失、传统化学污染、气候变化一道被国际社会列为四大全球性环境危机。
目前,生物入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地动植物被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到另外的地区而造成的。有些动植物到达新的栖息地之后,不适应新的自然环境或食物链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就消亡了,因此不会成为入侵物种。还有的动植物适应性强,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从而成为入侵物种。还有的动植物虽然也是外来的,但是由于具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功用,能够被人类所利用,因此被人类主动地改造为优势物种,这种动植物当然不能被称作入侵物种。从这个方面来说,入侵物种是指有害无益的外来动植物。
生物入侵既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世界日益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生物入侵很早就存在,但是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它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2】。
2生物入侵的危害
2.1?? 造成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入侵物种的竞争优势地位使其可以轻易获得足够的食物或资源,加速自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当这种竞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本地物种就会出现
生存的危机,产生数量减少、濒临灭绝甚至灭绝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渔业生产,一种叫做尼罗河鲈的外来鱼类被引入到东非的维多利亚湖,而今,这种鱼类已经变成长达2米、体重200多千克的凶猛强盗,它能疯狂争夺食物,掠杀其它鱼类,导致维多利亚湖内的200多种生物惨遭灭绝。
2.2?? 破坏生态平衡
入侵物种的加入,势必导致新地域食物链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比如曾经报道过的
入侵物种薇甘菊,它能攀援缠绕在6~8m以下的几乎所有乔木和灌木,其叶片覆压在树冠顶部,阻碍附主光合作用而致使附主死亡,对自闭性较小的树木生态系统危害极大,常造成大片树木萎变枯死,现已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
2.3 传播和扩散疫病
入侵的动物,身上带有各种致病微生物,有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它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如巴西龟、热带鱼等水生入侵物种可以把致病微生物排放到周围水体,其它水生动物一旦接触到被污染的水体就会导致患病和死亡。还有的入侵物种能够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带来危害,例如2006年,一些北京的消费者在食用福寿螺后,被其体内的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而导致患病。
2.4??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l 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l 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也是外来物种入侵造成严重灾害的国家之一,100多年前作为花卉引入我国的水葫芦如今泛滥成灾,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每年经济损失近100亿元,仅打捞费就达5~10亿元。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显示,外来入侵物种当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7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
3防控对策
对生物入侵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其数量,降低其造成的危害,一般而言,防控的主要措施分为两类,即事先的预防和事后的铲除。
3.1 预防
对生物入侵的有效应对,应当首先建立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预防是对付生物入侵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而且也是从根本上杜绝生物入侵的唯一现实途径。
3.1.1 进行风险分析,加强引种管理
从国外引进经济物种前,应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风险分析,从气候、地理、水文、土壤等方面加以综合评定,对物种特性、食物链、推广前景等实施合理判定,确保引入物种不成为入侵物种。在引种的事前论证上,我国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有必要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3.1.2加强后续管理,杜绝物种外泄
有些新引入的物种因为不能仅仅根据风险分析来断定其入侵的危险性,必须在一定期间内进行必要的隔离,通过在隔离期间的观察和实验,才能更好的确定新物种的入侵可能性和危险性。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规范,要求新引入物种必须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和实验,并且防止在这期间新物种的逃逸或扩散。
3.1.3加强口岸检疫,杜绝私自夹带
随着全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