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数量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生物通.PDF

水稻产量数量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生物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产量数量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生物通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3 年 第43 卷 第12 期: 1007 ~ 1015 SCIENTIA SINICA Vitae SCIENCE CHINA PRESS 评 述 中国知名大学及研究院所专栏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专辑 水稻产量数量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 高继平, 祁澎, 林鸿宣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32 * 联系人, E-mail: jpgao@; hxlin@ 收稿日期: 2013-09-19; 接受日期: 2013-10-21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批准号: 2012CB944800)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 2012AA10A302)资助项目 doi: 10.1360/052013-316 摘要 粒重、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大要素, 也是水稻育种改良的重点. 这 关键词 些性状都是遗传复杂的数量性状. 近十年来, 水稻数量性状遗传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成 水稻 产量 功克隆了一批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 本文将简要介绍产量性状相关 QTL 的 数量性状 功能与作用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揭示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 也将有力推动水稻 QTL 分子设计育种的进程. 分子机制 受益于育种技术的进步和耕作制度的改革, 世 大的飞跃. 但是, 近十几年来传统的田间管理方法和 界粮食作物的总产量从 1961 年的8.77×108 吨提高到 育种方式对产量的提升作用逐步降低, 世界水稻产 了2007 年的2.35×109 7 [1] 量的年均增长率由 1961~1990 年的 2.19% 下降到 吨, 平均每年增产3.2×10 吨 . 然而, 为满足 2050 年全球 90 亿人口的粮食需求[2], 1990~2007 年的 0.96%[4]. 水稻育种的成功经验表明, 2050 年的粮食作物总产量必须达到 4.0×109 吨以上, 每次产量的突破均有赖于有利基因的发现和利用. 即在2007 年粮食总产量的基础上增加 70%, 平均每 例如, 矮化育种是基于矮秆基因 sd1 的发现和利用, 年需要增产 4.4×107 [1] 而杂交稻育种的突破则依赖于野败型细胞质的发现 吨 . 土地是稀缺资源, 增加粮 食总产量的目标无法单纯依靠增加农田面积来实现. 和三系配套[5]. 因此, 发掘提高产量的关键基因, 研 实际上, 由于都市化和其他人类活动、土地的沙漠化 究水稻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 从而为水稻的高 和盐碱化等原因, 近年来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 因此 产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显得日益重要. 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是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最现 粒重、每穗粒数和每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