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后病概说、产后血晕都、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 目的要求 掌握产后发热辨证论治。 熟悉产后发热的定义、病因病机。 了解产后发热的诊断。 病 例 某女,35岁。 主诉:产后22天,发热12天。 患者因子宫收缩乏力行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好,恶露不多,体温正常。22天前因休息不好,开始出现发烧,恶寒,腹痛,心烦,口渴,小便正常,大便未解,恶露不多,色黯,有臭味。体温38.5度。 舌红苔薄,脉细数。 妇检:外阴(-),阴道畅,少量暗红色血污,有臭味;宫口已闭,子宫前位,略大,压痛明显,双附件增粗,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 定 义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特点:伴小腹疼痛或恶露异常。 西医:产褥感染、产褥中暑、产褥期上呼吸道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在产褥期,病原菌侵入生殖道,造成局部及全身炎性改变的生殖系统疾病 历史沿革 《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妇人大全良方》首见“产后发热”病名。 病因病机 与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密切相关 邪毒直中——感染邪毒——正邪交争 产 六淫外侵——外感时邪——营卫不和 后 产时失血伤津,阴血骤虚——血虚——阴虚 发 阳浮 热 产时失血耗气,气虚血滞 血瘀 郁阻 产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 气机 诊断要点 1、病史 2、临床表现 产褥期内,发热为主症,或高热,或高热寒战,或恶寒发热,或乍寒乍热。或伴恶露异常,小腹疼痛。 3、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感染的体征 恶露秽臭,软产道损伤,局部可见红肿、化脓,子宫及盆腔压痛明显,附件增厚、压痛或触及痛性肿块,甚或下腹压痛、反跳痛。 4、辅助检查: 血分析 B超 分泌物的病菌培养十药敏 鉴别诊断 1、蒸乳发热 2、乳痈发热(乳腺炎) 3、淋证(泌尿道感染) 4、产后中暑 5、产后痢疾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热型、 腹痛、恶露 治疗原则: 调气血和营卫 症状:产后发热恶寒,或寒战高热,腹痛拒按,恶露多少不定,色紫黯,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赤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 下腹外敷双柏散 随证治疗: 热盛伤津,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 阳明腑实,热结在里,治宜急下存阴。方选大黄牡丹皮汤或大承气汤加味。 热入营血,治宜清营解毒,散瘀泻热。清营汤。 热陷心包,高热不退,治宜清热解毒、清心开窍,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醒脑静、清开灵之类。 此型尚需配合足量抗生素进行治疗。 外感时邪 症状 产后恶寒发热,恶露如常,无下腹痛。 全身症状 头痛,肢体疼痛,无汗,或微汗出,或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扶正祛风,散寒宣肺。 方药 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荆芥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 地黄 随证治疗: 如属外感风热 ,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金银花 连翘 竹叶 荆芥穗 牛蒡子 薄荷 桔梗 淡豆豉 甘草 芦根) 若外感暑热,气津两伤,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 血虚型 症状:产时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自汗,恶露量少,色淡质稀,腹痛绵绵,喜按。 全身症状 治法 补气养血,和营退热 方药 八珍汤 血瘀型 症状: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全身症状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和营。 方药:生化汤 调 护 多饮水,高热者配合物理降温。 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发热期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给予充分饮料及维生素。忌油腻辛辣之品。 病 例 某女,35岁。 主诉:产后22天,发热12天。 患者因子宫收缩乏力行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好,恶露不多,体温正常。22天前因休息不好,开始出现发烧,恶寒,腹痛,心烦,口渴,小便正常,大便未解,恶露不多,色黯,有臭味。体温38.5度。 舌红苔薄,脉细数。 妇检:外阴(-),阴道畅,少量暗红色血污,有臭味;宫口已闭,子宫前位,略大,压痛明显,双附件增粗,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感染邪毒型 感染邪毒型 外感型 生化汤: 当归 川芎 活血化瘀 桃仁 炮姜 温经散寒 甘草 祛瘀生新 产后病概述产后血晕产后腹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 史云 目的与要求 掌握: 产后病的病因病机。 产后“三审”的含义。 产后病的治疗要点。 了解: 产后病的调护。 定 义 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