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乐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礼乐制

第一节 “礼”的本质 礼,体也。 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 礼,理也。 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礼,履也。 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夙兴夜寐,以成 人伦之序。 礼,序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等级制度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道德标准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第二节 有关“礼”的几种重要制度 一、官府制度 二、封建制度 封君建国:公、侯、伯、子、男 “天子之田方千里(约合415米),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礼制?王制》)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三、宗族继承制度 立嫡制度 嫡子将继承父位,故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礼记·坊记》)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 尽管对立嫡有种种规定,但由于嫡子所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在历史上还是导致层出不穷的兄弟相杀,骨肉相残的夺嫡之争。 四、朝觐贡赋制度 朝觐(诸侯对天子) 朝(春季) 宗(夏季) 觐(秋季) 遇(冬季) 会(单独) 同(统一) 贡赋(诸侯,庶民对天子),井田制,“九贡”、“九赋” 九贡 侯(一年一次),祀物 甸(两年一次),嫔物 男(三年一次),器物 采(四年一次),材物 卫(五年一次),玉石 蛮、夷、镇、藩六年一次,龟贝 番国,一世一次,挚礼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 第三节 礼的仪式 吉礼,祭祀之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要内容有:    (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 “烟祭”、“柴祭”、“积祭” (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诸小神。“血祭”、“沉祭”、“剖祭” (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解祭”、“馈祭” 1.祀先代帝王 《礼记·曲礼》说:“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对于“有功烈于民”的先代帝王,如帝喾、尧、舜、禹、黄帝、颛顼、汤、文王、武王等,都要举行崇祀。后来,受祭享的先代帝王人数越来越多。 2.祀先圣先师 祭祀先圣先师是立学之礼,礼经并未实举其人。汉魏以后,逐渐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或者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唐代确定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从此以后不再变更。对于孔、颜,历代帝王益封爵,赠谥号,直至用天子之礼乐优加尊崇,祭祀典礼极为隆重。 《礼记》所载立学祀典,包括“释奠”、“释币”、“释菜”三项。 “释币”,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币(帛)奠享,这不是常行之礼。 “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 “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为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礼仪。唐、宋以后一般只用“释奠”礼,既作为学礼,也是祭孔礼,仪式则日趋繁琐。 3.藉田与享祀先农之礼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藉礼,就是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礼仪。农神,也称“田祖”,汉以后通称“先农”,认为就是教民耕作的神农氏。藉田在春天举行。 4.亲桑与享祀先蚕之礼 天子藉田,王后就去采桑养蚕。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亲桑、享先蚕之礼就是据这项活动而制定的。 5.享先医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将三皇定为先医,令天下郡县加以祭祀。明、清沿用其制,皆在皇宫内太医院设殿享祀。每年仲春上甲日由皇帝遣官或太医院正官主祭,全体医官陪祀。 6.五祀 五祀指祭祀门、户、井、灶、中溜,也有作户、灶、中溜、门、行的。五祀与五行、四季、五脏等搭配,春祀户;夏祀灶;季夏之月(六月)祀中溜;秋祀门;祭井也在冬季。 7.高禖 高禖是乞子之祀。《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天子亲往。”玄鸟就是燕子。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