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92-2002-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13.100 C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92 -2002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High Altitude Disease 2002-04-08 发布 2002-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 布 前 言 本标准的第 5 章和附录 A 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在高原从事职业活动中可发生急慢性高原病,为了有效防治高原病,保护劳动者健 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青海省职业病防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GBZ92 -2002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 职业性高原病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从事职业活动所致的一种疾病。高原低气压性缺氧 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机体缺氧引起的功能失代偿和靶器官受损是病变的基础。临床上 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高原病,转至低海拔地区后可获改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高原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从事职业活动所致的高原病的诊断与处理。非职业性 高原病的诊断与处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诊断原则 职业性高原病的诊断应根据进抵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原,连续工作一段时间,经临床 有关检查结果,结合劳动卫生学调查及必要的动态观察,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引 起的类似改变后方可诊断。 3 急性高原反应 由低海拔进抵海拔 3000米以上地区数小时到数天内发病,常有头痛、头昏、恶心、 呕吐、心悸、胸闷、气短、发绀、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外周水肿、尿少等。一般 经休息或对症处理后数日内即可缓解或消失。 4 诊断及分型 4.1 急性高原病 4.1.1 高原脑水肿 急速进抵高原一般在海拔 4000 米以上发病,少数人可在海拔 3000 米以上发病。 具有以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之一者: a) 剧烈头痛、呕吐、表情淡漠、精神忧郁或欣快多语、烦躁不安、步态蹒跚、共济 失调; b)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昏迷);可出现脑膜刺激 征及锥体束征阳性; c) 眼底:可出现视乳头水肿和(或)火焰状出血。 4.1.2 高原肺水肿 近期抵达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原。 a) 出现静息状态时呼吸困难、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 b) 中央性紫绀,肺部湿性啰音; c) 肺部 X 射线检查:可见以肺门为中心向单侧或双侧肺野呈点片状或云絮状浸润阴 影,常呈弥漫性、不规则性分布,亦可融合成大片状阴影。心影多正常,亦可见肺动脉高 压及右心增大征象。 4.2 慢性高原病 4.2.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a) 在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原发病,病程呈慢性经过; b) 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头晕、乏力、睡眠障碍、紫绀、眼结合膜充血、皮肤紫 红等多血症病状; c) 血液学参数:具有以下三项RBC≥6.5×1012 /L、Hb≥200g/L、Hct≥65%。一般 在 1~3 个月内检查 3 次以上方可做出诊断。 4.2.2 高原心脏病 a)一般在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原发病; b)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发绀、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 进或分裂,重症者出现尿少、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 c)具有肺动脉高压征象。 5.治疗原则 5.1 急性高原病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