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模块明清时期专题
中国古代史模块明清时期专题;明清政治;明朝的中央集权;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革;;设内阁;;内阁首辅==宰相;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革;秦汉:三公制度,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
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
明清: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永乐朝创设内阁,至清朝又设军机处,皇权已达顶峰。; 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二、清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军机处;1)概念:
专制主义:专制与民主相对,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服从中央,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二者之间的联系:【正相关】
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政策;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明清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调整);特点;时间:雍正帝时
内容: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地位:汉朝长期以来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产生的结果:人口增加—隐瞒人口成为不必要的举动,国家对人口的统计数字更真实了。造成土地的大量开垦,生产更多的粮食。其主观目的是为榨取人民而增加国家财源,但它却顺应了社会经济变化的需要,具有积极 作用。;中国古代史上赋役制度的变化:;①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 ②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③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 ④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五大趋势: ;★这种演变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探究: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探究: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探究: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原因: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②统治者自以为天朝上国无需与外国交流
③防范外夷侵犯
④遏制东南沿海反清斗争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3、后果:①见教材
②限制了中外交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助长了统治者的愚昧自大。;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6分);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