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沙区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旱沙区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

干旱沙区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er.?Mongolica? itv)是原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在我国东北呼玛、漠河、根河和红花尔基一带的一个地理变种。因其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盐碱、生长快、树形美、材质好、抗风沙及造防护林时胁地小等优良特性及其广阔的生态适应性而很快受到干旱地区的广泛重视。现已在辽宁、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广为引种栽培,?成为“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优树树种和干旱沙区?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由于,?樟子松幼苗易受病虫的侵害,?特别是受丝核菌(Rhizociots)和镰孢菌(Fusariunsp)?的侵染而得苗木猝倒病,其来势迅猛,传播迅速,3~5日内可导致幼苗大片死亡乃至全军覆没。同时其幼苗抗性较差,对土壤和气候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土壤酸碱度、盐分、环境温度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樟子松幼苗的存活与正常生长。因此,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樟子松的育苗造林技术,?是樟子松引种推广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民勤沙生植物园经过连续4?a的努力,?先后从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小苗培育以及大苗的移栽造林等方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应于干旱沙区的樟子松育苗及造林实用技术。 1?实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地处102°58′E,?38°34′N,海拔1?378?m的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民勤西沙窝。民勤沙生植物园苗圃内。该区域属典型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6℃,极端低温-30.8℃,极端高温40.0℃,无霜期175?d;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气候极度干燥,年均降水量113.2?mm,年均蒸发量2?604.3?mm,?干燥度?5.1,最高达18.7,相对湿度47%;光热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799.4?h,≥10℃活动积温?3036.4℃;?春季盛行西北风,全年风沙日可达83d,2~5月最为频繁,年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达23.0?m/s;土壤为碱性沙土,沙层深厚,肥力极差,土壤含盐量0.146%,有机质含量为0.197?5%,全氮0.007?9%,全磷0.116%,pH值8.32。潜水埋深15?m左右。 2?播种育苗技术要点 2.1?圃地选择及苗床准备 2.1.1?圃地的选择?干旱沙区土地主要靠地下水灌溉,由于浅层地下水含盐量高,?一般地区土壤含盐量均在0.33%~2.16%,长期漫灌导致土壤重度盐碱化,易板结,对樟子松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加之夏季沙区沙面温度很高,樟子松幼苗根茎处易受高温灼伤,并引起非侵染性苗木猝倒病。为减免上述多种制约因素,?播种育苗应选择盐碱化程度较低或无盐碱化、无感病植株残体的多年休闲地或原始风积沙地作圃地。 2.1.2?苗床准备?播种育苗要采用平床,床宽1.2m,床间距0.4?m。播前10~15d将完全腐熟的羊粪尿素和磷肥按200∶1∶2的比例以2000?kg/667?m2施肥量,结合整地深翻,施入5~15?cm的土层内,并和土壤混合均匀,以防烧苗。平整床面后,在播种前2周左右用质量分数0.2%的55%敌克松稀释液以1300?kg/667m2药量进行床面消毒。 2.2?播种 2.2.1?种子处理?为保证出苗迅速整齐,预防种芽腐烂型立枯病,?提高苗木质量,?需进行种子催芽处理。播种前2~3?d,将种子用0.5%的KMnO4溶液浸种2h进行消毒,用清水冲洗?3~5次后,置于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一昼夜,于14:00左右平铺于强光照射的水泥地上,厚度约2?cm,上面用50℃热水浸湿的麻袋覆盖进行催芽。催芽期间用40℃左右温水喷洒2~3次,以保持种子湿度。约1~2?d后,有50%以上的种子吐白即可播种,也可将消毒后的种子与湿沙(手捏成团为限)按1∶3的比例混合,堆放于阴凉处,约经过5~7?d,50%以上的种子吐白即可播种。 2.2.2?播种技术 (1)播种期?一般于4月下旬播种为宜。 (2)播种量?千粒重6.9?g,发芽率60%~70%,净度90%以上的种子,播种量10kg/667?m2为宜。 (3)播种深度?沙土表层干湿变化迅速,土壤湿度不易控制,播种不易太浅,要严格控制在2cm左右为好。 (4)播种方法?菌根菌可以抑制主要病原丝核菌的生存和繁殖,并可促进樟子松的生长,所以在播种时一定要接种菌根土,即在播种沟内种子上下“双施”带菌森林土。为便于管理,采用横床条播,播幅10cm,行距15?cm。覆土后要稍加镇压,使土壤和种子充分接触,并利于保水保湿。 2.2.3?播种后及苗期管理 (1)浇水?沙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力差,浇水后易干燥,为充分保证樟子松萌发期间的水分需求,出苗前每天上午10∶00~11∶00要持续喷水。樟子松幼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