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大桥及其中钢砼连接段压缩.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宁大桥及其中钢砼连接段压缩

南宁大桥及其钢—砼连接段 提纲 南宁大桥简介 工程概述 结构受力特点 主要结构构造 技术特点 南宁大桥简介 工程概述 南宁大桥位于南宁市东南郊,是连接市区与五象新区的通道 工程概述 青秀山风景区西侧,国宾馆荔园山庄东侧,五象岭森林公园北边 北接青山路,跨越邕江,南接五象新区(蟠龙)规划路 城市主干路Ⅰ级标准 双向六车道 桥宽35m 工程概述 工程概述 工程概述 工程概述 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 工程概述 结构受力特点 荷载的传递关系 桥道荷载,通过吊索传递至拱肋 吊索轴力传至拱肋,分解为:作用于拱平面内向下(Ty),作用于拱平面内平行于桥轴(Tx),作用于拱平面外(Tz) 拱肋位于倾斜的平面内,拱肋自重分解为:作用于拱平面内向下(Wy),作用于拱平面外(Wz) 结构受力特点 拱的平衡 拱肋自重分力产生向外倾覆的趋势 吊索分力抵抗其倾覆 结构受力特点 拱的平衡 拱的推力传至肋间平台,由布置于钢箱梁内的系杆来平衡 结构受力特点 主梁横向分力的平衡 两侧吊索的竖向分力基本相同,由于其横向倾角不等,其横向分力必然不同 由此产生的主梁横向分力,由反向弯曲的系杆来平衡 结构受力特点 尽管“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受力复杂,但却可以维持三维空间的力学平衡,结构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所有平衡关系中,拱平面外的平衡、主梁横向分力的平衡与常规拱桥不同,是设计这一桥型的难点及重点 主要结构构造 混凝土拱肋 采用等宽变高的单箱单室截面,宽度7.5m,高度由顶端的10.1m渐变至承台顶面的14.6m,标准壁厚80cm 分为3个大的区间、21个小节段,采用曲面液压自爬模施工 拱肋内共布设10组预应力束,下端锚固,上端单端张拉后通过连接器接长 主要结构构造 肋间横墙 薄壁结构,标准壁厚60cm,起到拱脚横撑的作用 横墙顶面形状为R=21.5m的圆柱面,并与两拱肋内侧面相切 主要结构构造 肋间平台 由平台主梁和连接东西两拱的横梁共同构成,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内设两道锚固横梁,用于锚固系杆 前后两端设置牛腿,支承主、引桥箱梁 主要结构构造 钢箱拱肋 东、西钢箱拱各自划分为15个节段,最大吊重218吨 采用等宽变高的单箱单室截面,面板内设板式加劲肋 每一段钢箱拱肋节段内,均设置2道竖直的吊点横隔板和3道呈径向布置的定位横隔板 主要结构构造 钢箱梁 采用单箱单室扁平流线型全焊钢箱梁 位于R=1500m平曲线上,箱梁节段呈扇形布置 吊索 采用平行镀锌钢丝成品索,纵向间距9m,全桥共设26对 为便于施工、便于运营期换索,采用横向双索体系 主要结构构造 系杆 全桥共布置32束系杆,分为四组 第一、四组在平面内直线布置;第二、三组在平面内弯曲布置,以平衡吊索产生的横向分力 钢箱梁吊点横隔板上,设置有系杆转向构造 系杆锚具采用钢绞线拉索群锚体系,允许整体换索和单根换索 技术特点 独特的艺术造型和视觉效果 桥梁与环境交相辉映 发挥桥梁在景观中的时代性、标志性 采用“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这一全新的桥型 丰富桥梁类型 为类似景观桥梁的建设提供参考 技术特点 协调研究桥梁造型艺术和结构受力特点 分析受力特点,确保三维结构稳定 研究结构造型,确保桥梁美观 技术特点 技术特点 创新细致的特殊结构细节设计 以HDPE为基料制造系杆转向装置 有效过渡的钢—砼连接段 粘滞阻尼器限制主梁纵漂 U肋过焊孔采用两次半径过渡方式 贯彻耐久性、可检查性、可维护性设计思想 高品质耐久性砼 适当的钢结构涂装配套 拱肋检修车、梁底检修车、检修通道 运营期监测 系杆、吊索、铺装更换预案 技术特点 施工特点 旋喷桩止水帷幕 曲面液压自爬模施工工法 缆索吊装、三维斜拉扣挂施工工艺 缆索吊机塔顶大距离横移技术 进行工程风险评估 全面关注各种风险事态 提供系统的风险管理策略 南宁大桥的钢—砼连接段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功能 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荷载传递 基本需求 减小突变和应力集中? 结合面避免轴向受拉? 施工时准确定位?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钢—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荷载传递? 传压方式、传剪方式、混合方式 减小突变和应力集中? 结合面增设钢垫板,扩散局部应力 受压:钢结构渐变(变大),增大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 受剪:混凝土渐变(变小),提前与钢结构接触 带来新问题——钢与混凝土间传递剪力的能力 结合面避免轴向受拉? 提高混凝土抗拉能力 设置预应力 带来新问题——轴向压力过大 方案构思 施工时准确定位? 混凝土拱肋外廓尺寸加大,补偿混凝土拱肋段施工误差 依靠混凝土拱肋段劲性骨架及调节装置,精确定位结合面的钢垫板 新问题——钢与混凝土间传递剪力的能力 抗剪钢筋 焊钉 型钢连接件 开孔板连接件 新问题——轴向压力过大 进一步增大钢结构几何尺寸 在预

文档评论(0)

189****66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