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共35张PPT).pptVIP

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共35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中考语文(江西)复习课件: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共35张PPT)

【注释】①脂习、元升:两人都是孔融的好友。②文举:孔融字文举。③俦(chóu):同一类的人物。④栾布: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因给彭越收尸、据理力争而被汉高祖看重。⑤藜藿(lí huò):一般百姓所吃的野菜。⑥平仲:即晏婴,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⑦有纾:即田成子,他曾想杀国君而篡国。⑧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指曹操在世,不敢篡汉。⑨懔懔焉,皓皓焉:指孔融品德严正高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下/莫敢收者 B.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 C.昔谏大夫郑是/有言 D.若夫/文举之高志直情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赦( ) (2)辄( ) (3)凡(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2)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4.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 C 2.(1)赦免 (2)就 (3)共 3.(1)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何必还要再活着? (2)孔融的品质可与白玉秋霜相比啊! 4.文章运用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来表现孔融的品质。孔融是一个刚直、高洁、直率、正直、坚贞、擅长写文章的人。 【参考译文】 以前,京兆人脂习、元升,与孔融相好,曾戒孔融刚直。及被害,许昌没有敢收尸的,脂习去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何必还要再活着?”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得到赦免,释放出来。 魏文帝最爱孔融的文辞,每每叹说:“扬雄、班固一流。”招募天下有送上孔融文章的,赏以金帛。孔融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文帝认为脂习有栾布的大节,封为中散大夫。 史官评论说:从前谏大夫郑是有句话说:“山有猛兽,藜藿也没有人敢采。”所以孔父正色立朝,没有人过而致难于其君,晏平仲在朝中,田成子不敢弑齐君而盗其国。至于孔文举的高洁志行与坦率情怀,它完全可以鼓动义气而抵触奸雄之心。所以曹操在世,不敢篡汉,代汉而兴的却是死后的曹丕。严气正性,不过倾覆摧折而已。难道可以委曲求全以贪生吗?严严整整,明光洁白,孔融的品质可与白玉秋霜相比啊! *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一 划分朗读节奏 1.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划一划二不划三”意思是说在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顿一两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方。 2.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 例: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晋”是状语,“陶渊明”是主语,“独爱”是谓语,“菊”是宾语,停顿两次。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苟全性命”是动宾结构,“于乱世”是介宾结构,做句子的补语。 3.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的连词,如“若”“使”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遇上表转折关系的“而”应在“而”前停顿。 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使”表示假设,翻译为“假使”“如果”等。 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故”是总结性词语,翻译为“所以”“因此”等。 例: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盖”是句首发语词,表示解释说明。 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而”表示转折,翻译为“可是”“却”等。 4.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需打住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例: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古代是表示两个单音节词:“可”+“以”,意思是“可以凭借(这一点)”;而现代汉语表示一个词,“允许”的意思。 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做状语,翻译为“像狗一样”。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我们要加以分辨,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 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滕子京”和“巴陵郡”都是专有名词,中间是绝不能停顿的。 5.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6.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古代汉语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处停顿准没错;有些语气词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缓语气,在这个词的后面停顿合情合理。 例: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和“三”后面省略了“鼓”字。 例:余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