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保护与差异化管理--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中需厘清几个问题.doc

分级保护与差异化管理--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中需厘清几个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 分级保护与差异化管理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中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刘绍全* * 万安县人民检察院 【内容摘要】分级保护与差异化管理是我国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举措中的重要原则。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中体现这一原则不足,并导致在办案实践中产生一些问题。需对死体重点保护植物是否为本罪保护对象、“毁坏”重点保护植物行为入罪的具体标准作进一步明确,并区分植物种类,对适用本罪不同量刑幅度的标准作进一步细化。 【关键词】分级保护 差异化管理 采伐毁坏重点保护植物 分级保护与差异化管理,是我国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稀有程度、生态价值等对野生植物确定保护级别,进而分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与《刑法》第334条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2002年改为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以下简称“本罪”),分别是我国对野生植物资源实行特别保护的首部行政法规、首个罪名,同在1997年起施行,共同为打击针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在野生植物的分级和采集、出售、收购、经营监管等方面体现或贯彻了分级保护与差异化管理原则。而本罪及相关司法解释条文,体现或贯彻分级保护与差异化管理原则不足,表现为本罪保护对象范围泛化、立案标准不明确、量刑与情节不相适应等。为解决上述不足导致实践中办理本罪的司法困惑,笔者以相关案例为样本,对本罪的保护对象、入罪标准、量刑幅度的设立进行了思考,并求教于同仁。 一、死体状态的重点保护植物不应作为本罪的保护对象 案例一:2007年,江西婺源县一村民宁翔浩在已取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但没有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为自家房屋安全砍伐了一棵已枯死10年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香樟,被法院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刑罚。 死体状态的重点保护植物是否能成为本罪的保护对象? 从司法实践看,将未经批准砍伐枯死的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定为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案例并不鲜见,“各地法院普遍将枯死珍稀植物认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蒋兰香 蒋兰香:《刑事违法抑或行政违法——一起非法采伐枯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的理性反思》 ,载《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第9卷 ,2010年3月第1期。 (一)本罪所保护的核心法益指向是存活的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设立本罪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从生物学上说,判断某个物种是否灭绝的标准是该物种是否有活体存世,正如我们不能因发现恐龙化石就说世上还有恐龙这个物种。死体重点保护植物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已失去生态价值,不应再是本罪的保护对象。虽然刑法、司法解释及《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没有明确规定是存活的植物,但如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是保护活人的生命健康权,但这属于不言而喻的定义,无须画蛇添足予以特别说明。 (二)违反保护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定位为行政违法性质。笔者认为,保护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相关管理制度是国家为了有效保护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而设立的机制。对死体状态植物的采伐、毁坏行为,并不会对生态造成比重点保护植物已处于死体状态更加严重的危害。在此情况下,违反管理制度的规定对死体状态植物进行采伐、毁坏,应定为行政违法,按《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相关内容(未取得采集证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采集的野生植物)予以行政处罚更为适宜。在司法实践中,对类似问题也有过相同的处理意见。如,2004年《全国法院经济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座谈会综述》中,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达成共识:如果虚开行为仅仅破坏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秩序,但未实际危及国家正常的税收活动,只能属于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 (三)非法采伐、毁坏死体状态植物不构成本罪,并不会减弱对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有观点认为,不将死体状态重点保护植物纳入本罪保护,将会滋生或放纵借采伐枯死树木为名,随意采伐活体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进而破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多虑的。2002年刑法修正案(四)在修改第334条时,除将本罪改为现有罪名外,另设了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制品罪。案例中的宁翔浩是为了自家房屋安全而采伐枯死的樟树,同时一个拥有正常心智的人也不会无缘无帮地去采伐、毁坏一棵枯死的树。如果出于加工、出售等目的去采伐死体状态的重点保护植物,或者采伐后又有了加工、运输、出售等行为,自有对应的罪名予以制裁,也自然不会削弱对包括死体状态在内的重点保护植物的保护力度。 二、非法毁坏重点保护植物罪中“毁坏”的定义应更为明确

文档评论(0)

131****9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