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缺素走症过剩症状诊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缺素走症过剩症状诊断

元素过剩症的防治 (一) 症状 元素过剩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原生质杀伤细胞和抑制对其他必需元素的吸收,伤害作物导致生长呆滞、发僵,严重的甚至死亡。常见症状有叶片黄白化,褐斑,边缘焦干;茎、叶畸形,扭曲;根伸长不良,弯曲,变粗或尖端死亡,分枝增加,出现狮尾、鸡爪等畸形根。症状出现的部位因元素移动性不同,一般出现症状的部位是该元素容易积累的部分。这点与元素缺乏症正好相反。大多数过剩症都出现黄化症状,原因可能是元素颉颃作用,抑制对铁或锰、锌的吸收。其中锰、铜过量,显著抑制铁的吸收,已由许多研究证明,锰、铜的过量有时以缺铁症出现,铁、锌过量抑制锰的吸收,镍过量抑制锌的吸收,锰过量抑制钼的吸收也较常见,所以,不少元素缺乏症其真正原因往往是某一元素的过剩吸收。 较为常见的元素过剩(中毒)症状简述如下: 1. 锰过剩症 因作物而有较大差异,但多数表现根褐变,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也有叶缘黄白化或呈紫红色,嫩叶上卷等。柑橘锰过剩引起异常落叶,叶片出现赤褐似巧克力色的斑点,特称巧克力斑;苹果锰过剩引起粗皮病,水稻锰过剩叶黄化,发生高节位分蘖,茎基有褐色污染物等;锰过剩抑制钼吸收,酸性土上作物缺钼有可能由过锰引起。 2. 锌过剩症 多数情况植物幼嫩叶片表现失绿,黄化,茎、叶柄、叶片下表皮现赤褐色。水稻锌过剩,稻苗长势衰弱,叶片萎黄;小麦锌过剩,叶尖现褐色斑;大豆锌过剩,叶片尤其中肋基部现紫色,叶片卷缩。 3. 铜过剩症 多数作物叶黄化,根伸长明显受阻,盘曲不展,或形成分枝根、鸡爪根。水稻铜中毒,稻苗显著黄化,生长停滞;小麦铜过剩,体色变深、僵化,下叶发黄,根盘曲。铜过剩明显抑制铁吸收,有时作物铜过剩以缺铁症出现。 4. 钼过剩症 作物钼过剩,在形态上不易表现,棉花植株含钼达15毫克/千克生育无异常,但饲料作物含钼10毫克/千克,长期饲喂可能引起家畜钼毒症。茄科作物对钼过量较敏感,番茄、马铃薯钼过量,小枝呈金黄色后红黄色。 5. 镍过剩 叶片失绿,脉间出现褐色坏死,燕麦镍过剩叶片失绿,白化,出现坏死斑等, 6. 镉过剩症 水稻下部叶片和叶鞘变黄褐色。镉污染食物危及人类健康,人类长期食用含镉米(或饮用含镉水、食用含镉水产品)易患骨痛病。小麦镉过剩叶片黑褐色;大豆镉过剩,叶片黄化,叶脉呈棕褐色。 7. 硼过剩症 硼在植物体内随蒸腾流移动,水分随蒸腾散失而硼残留,叶片尖端及边缘硼浓集,所以硼过剩主要表现于叶片周缘,大多呈黄色的镶边,在蔬菜作物上有所谓金边菜;水稻硼过剩叶尖褐变、干卷,颖壳出现褐(枯)斑;大麦硼过剩,叶片散生大量棕褐色斑点。 8. 砷过剩症 一般表现生长停滞,叶片发黄、脱落,根系受害。水稻砷中毒,苗期地上部发黄、叶片呈卷筒状,渐渐枯萎、死亡,根淡褐色或棕褐色,局部呈烫伤(或水浸)状,软绵失去弹性,生长后期受有机砷(农药)毒害,出现颖壳重叠的畸形小穗;小麦砷过剩,叶片深绿色,变窄变硬、死根。 9. 汞过剩症 通常表现叶片发黄,植株短小,分蘖受抑,发育不良,受汞蒸气毒害,叶片、花瓣可能呈棕色或黑色。 10. 钠过剩症 过量的钠除了抑制作物根系的吸收机能外,同时也影响作物的二氧化碳同化作用及蛋白质的合成,因而导致作物的生理异常现象。钠过剩通常先显现于老叶,初期叶缘部分组织先形成水浸状,随后形成坏疽或枯死,严重时坏疽的范围将逐渐扩展至叶片中心。 (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元素过剩症的发生一般由土壤污染引起,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土壤污染程度,但与土壤pH、Eh、有机质(有机肥施用)、土壤质地等有密切关系: 1.土壤pH 金属元素的溶解度与pH有关,pH低时大部分金属元素如铜、锌、镉、镍、铝等溶出增加,症状加重;钼相反,高pH时钼过剩危险增大。 2.土壤Eh 低Eh时,铁、锰、砷为害加重,而铜、锌、汞、铅一类元素因易形成硫化沉淀而得以减轻。 3.有机质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由于各种有机酸可以络合多种金属离子,其毒性削弱,可缓和或减轻过剩为害。 4.土壤质地 黏重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大,对过剩离子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减轻为害。 5.气候 与过剩症也有关,通常气温升高危害加重。 (三)作物对元素过剩的忍耐性 不同作物对元素过剩为害的忍耐力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对铝的忍耐力,敏感作物大麦在介质中的铝达到1毫克/千克时根的伸长就受到阻碍,而茶树老叶中铝的浓度达30000毫克/千克,也无妨。如茶树这样对铝有高度忍耐力,能积累铝元素到很高浓度而无害植物称为铝积蓄植物。关于作物的耐性机理就现有资料,可概括如下几方面: (1)抑制金属离子进入根组织,如耐低价铁(Fe2+)的水稻和草芦根具有泌氧能力,使低价铁氧化沉淀在根外而不致侵入根内。 (2)细胞壁的吸收固定,已知耐锌的Agrostis tenuis 的细胞壁吸着大量的锌。 (3)是金属离子成为稳定的低毒化合物,已经从耐锌耐镉植物中分离

文档评论(0)

151****1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