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在新闻报道中,“独家报道”往往更受青睐,因为它能给读者提供“不一般”的信息。同样,在写作中,如果你能拥有独家素材,往往能使阅卷者眼前为之一亮,从而获得不错的成绩。应试写作,就是一场在规则限制内的竞技赛,你要在规定范围内展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要让阅卷者透过一篇文章感受到你的语文素养。而文章中,材料是最有“阅读吸引力”的板块,材料胜出则文章胜出。而从写作者的角度而言,积累独家素材,也能纠正浅阅读的恶习,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强化读写结合的意识。; 说理议论,大家都会煞费苦心地去寻找材料,以证观点。如果选材范围过窄,事实论据均为周围发生的微不足道的事情,或者是被用滥的事例,言辩就不能服众,读者对此就不会太感兴趣。有品位的素材不是这样,它关乎大体,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启发意义,同时又新颖、脱俗,趣味盎然。
需要强调的是,同学们须力避素材雷同,而应尽量选些“熟悉的陌生人”加以研究,如富兰克林、莫扎特、简·奥斯汀、甘地、史怀哲、昂山素季、索尔仁尼琴、纳兰容若、胡适、梁漱溟、林徽因、沈从文、顾准、王洛宾、南怀瑾、龙应台、周云蓬……读他们的传记或相关文章,想想可适用的话题,再写三五个片段。; 1. 有“品位”的素材,散发着文化的气息
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精短的作品反复阅读,从而体悟其多元意义,如《小王子》《海鸥乔纳森》《夏洛的网》《动物农场》《查令十字街84号》《唐才子传》《东坡志林》《世说新语》《说苑》等。
龙应台写文化散文时,所拥有的材料很多。她从那些庞杂的材料中,挑选出足以代表人类精神和文化品格的材料,因此,读者在触摸复杂的历史时,虽感沉重但不会绝望。笔者在《感受整个荒原,有时只需一株小树》这篇读后感中这样写道: ; 卡夫卡被问道,写作时,他需要什么?他说,只要一个山洞,一盏蜡烛。龙应台在“闭关”写作的四百多天里,幽居在山间一室,但她的山洞并不黑暗,她的烛光也不昏晦。她从时代和人性的黑暗处,挖一个小孔,对文化的绵延怀着不尽的期许与感激。在生存恶劣的越南集中营里,官兵们竟然创设了“中州豫剧团”,为患难同胞送去慰藉;屋子失火,一团惊慌中,张子静校长从草屋里急奔出来,怀里只抱着一个东西,就是那个海外孤本《古文观止》——他还穿着睡衣,赤着脚;席慕蓉避乱香港,老师教背《琵琶行》,当时席慕蓉不会讲广东话,但是六十年以后,她还可以用漂亮的广东话把《琵琶行》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在大动荡、大离乱中,钱穆流浪到香港,看到满街都是露宿的流浪少年,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办学,开创了新亚书院……这些温暖的碎片,在那个黑暗混乱的时代摇曳着不灭的火光。;再如下面这篇文章中提到黄公望及其《富春山居图》也颇有文化品位:
今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
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阳。那里的人们,人人都在为出自这里的《富春山居图》而骄傲、自豪。仔细一聊,这幅大作,是六百多年前的元朝,年过70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们也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当年这幅画,黄公望正是画给道友无用师的,因此也有人称这幅画卷为《无用师卷》。然而几百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当年那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根又一根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终成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并越来越为这座小城带来资金,带来财富,带来关注。一个无用的人送给无用师的画作却真的有用起来,这该是怎样的一个轮回?无用的事,真的无用吗?(摘自白岩松《做一些无用的事》) ;2. 有“品位”的素材,折射着人性的光辉
下面这段文字摘自摩罗《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一文,此文所用材料散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这类素材就是我们平常最需积累的。
赫尔岑在回忆录中满怀深情地说,在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习俗:他们夜间在窗台上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以渡难关。
; 前不久读张宇光《拉萨的月亮》,知道往昔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布施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得顺眼的求乞者分。这时“我”的同伴达娃把“我”拉到一边,告诫不能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唯有依次布施,布施完了就结束,才是对的。
我禁不住批曰:“细腻的心灵,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读到这么好的文字,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粗糙,我们的心灵当然也只会越来越粗糙,越来越自私和冷漠。
为什么细腻本身就常常是伟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