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智慧城

* 人均平价购买力(美元) * (二)如何解开城镇化陷阱 贫民窟问题   例:墨西哥城 安全问题   例:约翰内斯堡 污染与堵塞   例:伦敦     川崎(60年代)     北京(当今) 墨西哥城城郊的贫民窟 * 人均平价购买力(美元) * 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示意图 * 分析上圈国家和中圈国家的发展曲线可知: 城镇化率的增长必须与人均GPD增长保持合适比例。城镇化率的增长过快会导致误入陷阱。因为城镇化率的增长要和就业岗位增长及人均收入增长同步,否则难以适应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后20年,中国经济继续面临双增压力(人均收入增长、就业岗位增长)。当城镇化率过70%以后,就业岗位增长压力就会减少,但劳动力供给会陡然下降。因此,我国应在此一阶段中完成经济与城建的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升级。 * 升级中国产业的四个创新要素: 1)商业模式创新(突破点:支持电子商务) 2012年我国网购人数已达2.14亿,交易额破万亿。而且逐年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可能在外贸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将B2B转化为M2C,即直接零售。优点:增加利润;获得市场一手信息。 2)产品创新(突破点:支持工业设计) 将工业设计的重心从外形设计转向功能与技术集成设计,使高新产品源源而生,如同iPad、iPhone。 * 3)科技创新(突破点:支持高新技术) 信息、材料、能源、生物、制造 4)服务业创新(突破点:支持大数据和知识技术) 从市场大数据中提取知识,指导产品和科技创新的方向。 从科技成果的大数据中提取知识,指导产品创新的集成空间。 * 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 产品创新 工业设计 商业模式创新 电子商务 服务业创新 大数据和知识技术 扩大利润市场 上述四个要素之间的连锁关系如下: * (三)iCity的重要性在于它正处于“四化”交集上 iCity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它恰好处于中国面临的“四化”之交集上。十八大号召: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iCity将直接而深入地推动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之间的融合,并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具有全局意义。 智能城市 iCity 工业化 城镇化 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 * 中国城市智能化的独特本质是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三者交融。 信息化 城镇化 工业化 发达国家 中国 因为在当今中国“四化”同时推进,即CPH三元世界都在同时经历巨变,其变化之复杂与其机遇之巨大世所罕见。iCity在中国正当其时。 * Smart City 还是 iCity? “智能城市”的中国定义,已基本不同于IBM的“Smart City”:他们想做的是城市IT的smart系统,而中国则需要构建的是智能发展的城市,要将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度信息化和工业化升级版深度融合。 大家认为,“Smart”一词不适用中国特色的发展,“Smart”本意是机灵的、聪明的,而对应“智慧”一词的英文应该是“wisdom”,建议用“智能城市”概念代之,即“Intelligent City,简称iCity”。 * iCity是机遇,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市政管理力量 iCity也恰好与中国的管理结构相吻合。对于中国强大的市政组织力量,iCity是个极妙抓手,在推动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大有用武之地。由此可知,智能城市在中国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 * 四、智能城市要重视人的智能 * (一)企业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其员工的素质 每年春节后,靠招工而开工的企业 PK 雇用熟练工人的企业 所以,中国很多企业如要建立品牌,必须提高员工素质,并不断给员工培训机会。 * (二)城镇化中的人口变化 城镇化率:2013年:53.7%,增1.16%,新增就业1300万      2014年计划:54.6%,增0.9%,新增就业>1000万   所以,今后十年,从农村移至城市的人口<1300万/年 如何进城?农民工、职高+中专、大学生   大学毕业生:700万/年       420万   职高 +中专:800万/年       480万   农民工等留城:1300-420-480=400万 面对问题1:城镇化的新方式 面对问题2:城市如何构造人力结构? ×0.6= * (三)大学与城市的关系 1、国外情况 荷兰:海牙市与其卫星城的人口逆转     小城镇面对的挑战:文化生活贫乏、产业转型     海牙国际法学院 美国:底特律市的破产     匹兹堡的转型 德国: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波恩、斯图加特…… * 2、国内情况 中国有很多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的发展迫切需要能提升产业的大学。 而一个城市的大学太多,可能对控制人口膨胀不利。 结论:iCity要规划城市人力智能的发展 * (四)iCity的建设要充分调动与组织市民的参与积极性 大数据系统的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