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语法观点探讨宋代古文家的‘言’‘文’分离现象以苏轼作品为例
成大中文學報 第三十一期
2010 年 12 月 頁 27-60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從語法觀點探討宋代古文家的「言」 「文」
分離現象─ 以蘇軾作品為例
魏岫明*
摘 要
文言與白話的分際一向是中國語言學裡重要的議題,本文探討中國古代讀書人
的「言」「文」分離現象,亦即討論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語言如何演變,歷代文士
都一貫以非口語的文言文寫作的情形。基於宋代正處於白話興起的時期,卻也正是
古文運動興盛的年代,本文選定北宋古文大家蘇軾的作品來作為分析的語料,探討
這樣一位古文大師的作品中文言與白話語法成分是如何分佈的情形。藉著分析《蘇
文忠公全集》及《東坡詞》兩書的語料,本篇得到三點重要結論:第一,蘇軾作品
的確呈現典型的言文分離現象,其一般文章寫作以古漢語語法為主,在《東坡詞》、
日常書信以及與宗教有關的贊、偈、頌中則偶爾展現宋代口語特色。第二、蘇軾作
品中的言文分離的語法現象,主要表現在句子詞序的倒反,文言、白話語彙使用的
不同,以及語法虛詞的改變等。例如本篇分析得知蘇軾寫作時一面嚴格遵守上古漢
語的否定句、疑問句的代詞賓語前置的規律,一面卻不經意的在日常書信等非正式
文體中使用「V +得」結構以及「某」、「渠」、「箇」、「甚」、「什麼」等宋
代當時的口語用語。第三,蘇軾以口語為鄙俗不雅,崇尚「有古風」的文學作品,
反映古文家堅持言文分離的態度,也代表一般中國文人的傳統觀念。
關鍵詞:言文分離、文言與白話、近代漢語、宋代白話語法、蘇軾語言分析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27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A Syntactic Analysis on the Separation of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Forms in
Ancient Chinese Pros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 In the Case of SuShi
Wei Hsiu-Mi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separation of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in
ancient Chinese pros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We all know that the classical Qin-Han
Archaic Chinese has always been the writing model of the ancient prose movement,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during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oral language (so called BaiHua) has
already developed quite differently from the written language (so called WenYan). Thus,
it becomes very interesting to ask the question that in spite of the great language change,
did those famous prose master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ll write in strict classical
written style without any influence from the contemporary oral languag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