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搭载50名残疾人就业梦.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社区搭载50名残疾人就业梦

小社区搭载50名残疾人就业梦 ? 本报讯(赵琪、丛莹)在全国第20个助残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道里区尚志办事处西十五社区,拜访了一个靠编织技术就业、创业的特殊群体——尚志地区残疾人编织会。并参加了社区第十二堂免费培训课,亲身体验了一次残疾人依靠社区就业的苦与乐。 5月13日下午2点,向每个周四一样,尚志办事处西十五社区的多功能活动室内挤满了一群手拿多色珠和渔网线虚心求教的特殊居民,会议室的桌上摆满了红白相间的纸抽盒、绿色的恐龙、银色的水晶鞋、红色的平安果……等五颜六色半成品和成品,而这些全部出自50余名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和部分肢体残疾人士之手。“众位叔叔阿姨,你们好!今天我们讲解如何编织“小财神”……”伴随着编织老师爽朗的笑声,一场手工编织讲座开课了。 感恩社区“刘巧手”长期免费授课 西十五社区七号院的“刘巧手”在尚志地区可谓小有名气,不仅因为她从小在社区长大,是个儿时参加六一活动,青年时参加五四活动的地道的尚志老户,更因为她是尚志地区编织会的第一位长期免费编织授课老师,从第一堂课的4个学生到现在的堂堂爆满,尚志地区至少有3百余人次跟她免费学习过编织技术,可谓桃李满尚志了。 谈起当初为社区当免费教师,而且一干就是2年的初衷,刘阳只有一句话,社区在我们家天塌了一半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长大成人有了今天,我想回报帮助过我的每一个社区人,在社区里我们是一家。在98年时,年仅13岁的小刘阳家里塌了半边天,早已从油漆厂下岗的父亲因脑血栓致残,从此瘫痪在床。母亲为了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从此无力从事正常工作,全家最难的时候仅靠母亲每天给附近的洗衣店送衣服收入5元钱。西十五社区了解到情况后,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社区干部汤秀君主动上门为他们全家办理了全额低保。小刘阳家的事从此成了社区的事,帮扶、慰问,辅导小刘阳学习成了社区的日常固定工作,小刘阳也成了社区的编外成员,总是尝试着帮社区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2005年,刘阳参加高考,分数达到本科段以上,班任老师替她选择了学费相对较低,并可以走读节省宿费的哈尔滨大学文秘专业。可是,一年3千元的学费对于每月只有2百元左右低保金的家庭来说仍然是天文数字。在全家拿着亲属处借来的1千多元犯愁的时候,时任尚志街工委副书记的杜玮通过积极向民政局、残联、芙蓉集团等部门争取,终于在开学前10天将1万2千元学费交到刘阳手上。在刘阳为毕业后的工作发愁时,办事处团委干部丛莹拿着她的书法、绘画等作品走了20余家辖区单位,进行沟通推荐,不厌其烦的介绍她的情况,终于取得汇文书店的支持,经笔试和面试,与刘阳签订了聘用文职人员的合同。08年底,有了固定工作的小刘阳照旧回到社区过元旦,无意中说起自己最近学习了多色珠编织的一技之长后,一直为如何帮助社区残疾人就业发愁的汤秀君主任的眼睛一亮,建议抽出时间来教教社区的残疾人。一心想能有机会回报社区刘阳为此兴奋了好一阵。 免费授课从门可罗雀到撵都不愿意走 免费的老师,免费的教室,低廉的成本,广阔的销路,丰厚的获利似乎一切在社区汤主任的张罗下都水到渠成了。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次培训只有4名残疾人参加,还是看汤主任多次动员的面子来的。原来既使编一个最简单的纸抽盒也需要购买每斤16元的多色珠和2元每卷的渔网线作为前期投入,这让不少残疾人家庭心理直打鼓。纸抽盒卖出去自然获利丰厚,万一要卖不出去这可是他们近一周的菜钱。残疾人家庭普遍贫困的实际情况让编织梦叫好不叫座,但也更坚定了社区帮他们摆脱贫困的信心。残疾人不学,社区干部就带头学,将编好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老街坊老邻居;有手巧的残疾人编织出小东西自己却行动不便没法卖,社区就主动替他们在早夜市推销;对实在有顾虑的残疾人就承诺只要编出来,社区就先成本价收购,代卖后再把利润返给制作者;动手能力低的社区就免费提供多色珠和渔网线供他们反复练习……。全免费的就业政策极大的调动了社区残疾人的积极性,一件件作品得到亲友夸赞,并逐渐在市场上获利后,先尝试吃螃蟹的残疾人士尝到了甜头。消息不胫而走,其他残疾人,没有就业的“闲人”甚至连辖区居民的亲朋好友都不请自来,社区宽敞的会议室作为培训课堂后一下变得又小又挤。随着培训的深入,不上课的时候,学员们开始自发聚集到社区,由接受较快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员帮助其他人消化老师讲的新课,时间长了,部分文化高的残疾人士还自发购买了编织书籍,发明了很多新造型的编法。社区课堂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发展到每天中午午休前必须花10分钟清场,即使这样也撵都愿意走。 社区50%的“闲人”要把编制技术做成产业 目前的社区课堂已不再是“刘巧手”一手遮天了,一听社区有需要,张巧手、徐巧手也纷纷登堂免费教授自己的绝活。下岗职工张桂兰在到社区办理下岗失业证得时候,听说了社区残疾人学习编织技术的事,立即毛遂自荐,每月20号到社区免费交残疾人十字绣;已在2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