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全国桥梁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及检测 新技术高级讲座咨询会 一、 概 述 1.1 桥梁的组成 1.2 桩基设计在桥梁设计中的重要性 桥梁工程是公路工程中重要的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要求高,一旦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不仅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也会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而桩基又是桥梁的主要部分,承受着由桥跨结构传给墩台的巨大荷载,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二、桩基类型及适用性 2.1 桩的适用条件 2.1 桩的适用条件 2.1 桩的适用条件 2.2 桩的类型 2.2 桩的类型 2.2 桩的类型 2.2 桩的类型 2.2 桩的类型 常用桩的优缺点: 2.3 桩选型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三、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设计 3.1 软土地区桩基 3.1 软土地区桩基 3.2 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基 3.2 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基 3.3 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 3.4 岩溶地区的桩基 岩溶为可溶性岩层的特有现象,岩溶地区地形、地貌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岩溶的表现形式有溶沟、溶槽、溶芽、溶隙、溶洞等,故在桥梁地质勘探时一般要求每一墩台处均有地质钻孔,当基础为桩基且溶洞较发育时,要求一桩一孔。根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天然地基时,地质钻孔深度应钻至基础以下10~15 m,当为桩基础时应为桩尖以下10 m。通过地质钻探对溶洞的顶板厚度、岩层的完整性、稳定性做出评价,对溶洞的跨长、溶蚀范围、溶洞洞内的填充物充满程度、密实度、承载力等进行工程地质说明。 线路应尽量避绕岩溶强烈发育地带、地表塌陷地带、溶洞密集地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岩溶水富集区及排泄带。当无法绕避时,在查明溶洞的分布规律,探明地质构造的情况下,桥梁孔跨布置,应尽量使墩台位置避开大型空溶洞,大型溶沟、地下暗河等不良地质,必要时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采用大跨连续梁等较大的跨度跨越。 3.4 岩溶地区的桩基 如果有溶洞或暗河且桩基不能穿过,应验算在附加荷载作用下溶洞顶板岩石的承载力,避免溶洞顶板塌落,造成桩基突然下沉。 在桩型选用上不宜采用管桩,而宜采用钻、冲孔桩。管桩在打入岩体时易发生桩身破坏和跑位倾斜,且管桩长度难掌握,因只落在基岩面上或稳定性和承载力难保证。 当单桩荷载较大,岩层埋深较浅时,宜采用嵌岩桩。当桩端面较为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嵌岩深度宜为0.2d且不小于0.2m;桩端岩面倾斜时,桩端应全截面嵌入基岩,最小嵌岩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宜小于0.5m。 当溶蚀极为发育,溶沟、溶槽、溶洞密布,岩面起伏很大,上覆土层厚度较大时,考虑到嵌岩桩桩长变异性过大,嵌岩施工难以实施,可采用较小桩径,小桩距的后注浆非嵌岩摩擦型灌注桩,形成整体性和刚度很大的块体基础,避免出现差异沉降。 3.6 桥梁桩基靠近地下管线 靠近城市修建公路以及市内市政道路, 不可避免地较多与地下已有管线发生交叉、干扰, 尤其是在采用桥梁跨越已有道路时, 桥梁桩基往往受桥跨、线形等因素的影响, 可能靠近多布设于道路两侧的地下管线, 按相关管线( 如输水管、排污管、煤气管道、光缆、电缆等) 所属行业、部门的规定要求, 在一定距离内, 不允许其他构造物侵入, 尤其是有压管( 如有压水管、煤气管等) 的安放距离往往较大( 有的达8 m、5 m) , 如改变桥跨完全适应, 将由于地物、所跨越道路位置等制约使桥跨零乱, 桥梁结构受力极不合理, 或由于增大桥跨使桥下净空不足, 以至于为此较大地增加工程投资。 3.6 桥梁桩基靠近地下管线 3.7 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3.7 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负摩阻力计算 3.7 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3.7 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3.7 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3.7 桩侧负摩阻力问题 四、桥梁桩基础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4.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1.有关规定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对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有下列规定: (1)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 (2)二级建筑桩基应根据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经验参数等估算,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当缺乏可参照的试桩资料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现场静载试验确定; (3)对三级建筑桩基,如无原位测试资料时,可利用承载力经验参数估算。 4.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2.物理指标经验法 规范推荐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公式 式中: 4.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均规定了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方法,一般根据以下几点综合分析确定: 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