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酵母筛选收集
一.土样中酵母的分离:
1.土壤的采集处理
采用五点取样法从葡萄地土壤中取样。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一般在5-25cm的土层里,所以先用灭菌铲除去土壤的表皮,然后采取土壤200-300g,至于无菌塑料袋内,并标明采取地点、日期。将其运回实验室后至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将采回的样品用四分法获取样品20-30g,将其置于研钵中研磨均匀。
2. 土壤中菌种的分离:
称取1 g土壤,置于液体培养基灭菌葡萄汁,经28 ℃,12 h,180 rpm摇床富集培养。取1 ml富集培养液,分别进行五个梯度稀释(1:1000、1:5000、1:10000、1:50000、1:100000),再用移液枪分别从每一稀释度各取0.1ml稀释液,注入平板上,利用涂布棒将样品均匀的涂在培养基表面(注意不能使培养基表面破裂),将培养皿盖好,再把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温度(一般为25℃或28℃)的恒温箱中培养,每个梯度做三个重复。观察培养基,直到菌种形成清晰易辩的菌落为止。
为了在筛选过程中排除细菌的干扰,在培养基中加30ug/ml 的链霉素或者100mg/L的氯霉素。
观察并记录菌落颜色与形态,然后在显微观察记录细胞大小、形态,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归类。
二.葡萄果表酵母的分离:
1. 葡萄的采集:
葡萄成熟时,在葡萄果皮、果梗上都有大量的酵母菌存在,因此在采收葡萄时,将果梗与葡萄一起采收。由于酵母菌在稍微破裂的葡萄果实中大量存在,采收时可以选取有裂纹的葡萄,但是,将完整无损的葡萄与有裂纹的分开装袋。运回实验室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2. 菌种分离步骤:
将腐败变质的葡萄及杂质从果实中挑选出来。
随机选取并称量约 10g成熟葡萄,放入盛有 90ml 无菌水的三角瓶,分别按30ug/ml添加链霉素,然后振荡培养 30min后静置,制成菌悬液,吸取 50μl 放入 YEPD固体培养基,三个重复,以无菌刮铲刮匀,25℃培养 24~48h。观察菌落的大小及生长状况。
然后将静置后的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10-3、10-4、10-5、10-6、10-7),再用移液枪分别从每一稀释度各取0.1ml稀释液,注入平板上,利用涂布棒将样品均匀的涂在培养基表面(注意不能使培养基 表面破裂),将培养皿盖好,再把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温度(一般为25℃或28℃)的恒温箱中培养,每个稀释度做三个重复。
为了在筛选过程中排除细菌的干扰,在培养基中加30ug/ml 的链霉素或者100mg/L的氯霉素。
观察并记录菌落颜色与形态,然后在显微观察记录细胞大小、形态,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归类。
三. 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分离:
将腐败变质的葡萄及杂质从果实中挑选出来。
称量约 100g 新鲜成熟度好的各品种葡萄,手工破碎,放入无菌的 500ml 三角瓶,接着分别按30ug/ml添加链霉素,置于28℃培养,每隔 24h 取发酵液1ml,加入 9 ml无菌水中,然后进行梯度稀释至10-3、10-4、10-5、10-6、10-7,取样时期分别为:I,葡萄浆果破碎压榨后(添加SO2);II,发酵旺盛期,葡萄汁含糖量下降20%时;III,发酵后期,葡萄汁含糖量下降70%时;IV,发酵结束前,残糖10%以下时。
取 0.1ml 稀释后各菌液放入固体培养基,涂布均匀(注意不能使培养基表面破裂),将培养皿盖好,再把培养皿倒置, 28℃条件下使其自然发酵24~48h,每个稀释度做三个重复。
为了在筛选过程中排除细菌的干扰,在培养基中加30ug/ml 的链霉素或者100mg/L的氯霉素。
观察培养基,直到菌种形成清晰易辩的菌落为止。观察每一个菌落,编号并作详细描述。如:菌落颜色、表面结构、边缘、颜色等,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归类。
四. 设备表面酵母的分离:
取擦拭过设备表面的棉球,将其中的菌液挤出,取1 m菌液经梯度稀释法结合划线分离得到单菌落。以上菌液通过梯度稀释法进行划线分离单菌落:无菌条件下取1 ml含菌的样品处理液→用无菌的生理盐水稀释为若干梯度(10-1-10-7)→将稀释液涂布于固体培养基平板,28 ℃培养3d→菌落计数→观察,编号并记录。
观察和记录完毕后,挑选不同菌落中的每一菌株制成水浸片(染色),并编号。将各个水制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各株菌的个体形态,并记录。
选出具有典型酵母菌菌落特征的单菌落,用灭菌后的接种环挑去不同菌落,在分离培养基上连续划线分离2~3次,进行纯化。
菌种的保藏:
分离纯化得到的酵母单菌落接种于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培养的条件为:温度是 28 ℃,转速为180 r/min,时间为 18~24 h。当菌体培养好后,将菌液和灭菌后的甘油按体积比为 7: 3 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摇匀后于-20 ℃下保藏待用。
PS:以上分别进行培养基筛选试验,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