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 种 灸 法 (一)炼脐法 炼脐法,是艾炷隔物灸法的一种用于脐部的特殊施灸方法。 操作方法 (1)制药备用: 取生五灵脂24g、生青盐15g、乳香3g、没药3g、夜明砂6g(微炒)、地鼠粪9g(微炒)、木通9g、葱头6g、麝香少许,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 (2)施灸时,取麦粉适量,用水调和成团;将面粉做团圈置于脐上,并取上药末6g放入脐内;用槐树皮剪成一个圆币形,将脐上药末盖好;上置大艾炷点燃施灸。 炼脐法示意图 (3)灸量: 施灸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即随年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或每季度可灸一次。 适应病症 本法可强健脾胃、益肾培元,适用于体质虚弱者和老年人的防病保健。 (二)温脐种子灸法 温脐种子灸是艾炷隔物灸法中的一种用于脐部的特殊施灸方法。 操作方法 (1)取五灵脂、白芷、青盐各6g,麝香0.3g,共研为末; (2)用荞麦粉和水制成条圈,围于脐上; (3)将以上药末填入圈内,上置艾炷,用火点燃灸之。连续灸5-7壮。 温脐种子灸法示意图 适应病症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妇女脐腹结冷、下元虚寒不孕、气虚崩漏、血寒经闭等证。 (三)长蛇灸法 长蛇灸是艾炷隔蒜灸的一种特殊施灸方法,因施灸时须沿脊椎骨铺敷蒜泥,形似长蛇故名。 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 ①制艾炷:制作中艾炷(半个枣核大)200-300个备用。 ②制蒜泥:取大蒜500g,去净蒜皮捣烂如泥。 ③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因施灸时间较长,胸腹部宜垫高,使患者感觉舒适。 2.敷蒜泥: 将蒜泥敷于第6颈椎至尾闾之间(背部正中线部位),蒜泥厚约0.7cm,宽7cm,蒜泥周围用面皮纸封固。 5.施灸:分别将艾炷置于大椎与腰俞上点燃施灸。不计壮数,直到患者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 6.灸后:用温开水渗湿棉皮纸周围,除去蒜泥。灸后因蒜泥和火热刺灸,背部正中多起水泡。灸后须调养休息2周。 长蛇灸示意图 适应病症 本法多用于灸治结核病、顽固性痹证等慢性病。 (四)铺灸法 铺灸法为隔蒜灸法的一种特殊施灸方法,与长蛇灸法相似,但使用的艾炷为长形艾炷。因将蒜泥与艾炷铺于脊背正中,故称铺灸法,也有称为长蛇灸法的。 操作方法 1.准备工作: ①制药粉:先制斑麝粉(麝香粉50%、斑蝥粉20%、丁香粉15%、肉桂粉15%)贮罐备用。 ②制蒜泥:取大蒜1500g,去皮捣烂如泥状。 ③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腹部宜垫高,使患者感觉舒适。 2.从大椎穴至腰俞,沿脊背正中线上敷斑麝粉1.8g,再于斑麝粉上铺底宽5cm、高2.5cm的三角形艾炷一条,然后用火将两头与中间点燃施灸,使整条艾炷慢慢地燃尽,每次可灸1-3壮。 3.灸后 灸后皮肤潮红,起水泡,3日后引流水泡。 谨防感染,灸后忌生冷辛辣及肥甘厚味,注意调养休息,忌房事。 适应病症 本法多于夏伏天施灸,用于灸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胸椎、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哮喘,慢性肝炎及慢性胃肠病等。 铺灸法示意图 (五)大灸法 大灸法,属艾炷隔物灸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本法施灸范围广泛,遍及背部与腹部,又治大病,故名。 大灸法,古书未见记载,为唐山丰润高怀先生家传秘法。高氏精通针灸医术,能起大症,声誉遍及数县。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1950年悬壶于唐山时,亲得其传,并验之于临床,果有奇效,遂记本法及验案(见《中医杂志》1:1961),以期流传海内外。 操作方法 1.施灸前准备: 本法操作需2-3人,艾绒250g,咸红萝卜或咸绿萝卜2000-2500g,大蒜500-750g,大号镊子3把,酒精灯1盏。 灸前,①将艾绒全部做成大艾炷,②将咸萝卜切成同身寸见方,厚约0.3cm的小片,③大蒜捣烂如泥,④于每片咸萝卜片上,放置栗子大蒜泥一团,摊平均匀后,中间用手按一凹陷即可。 施灸时,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2.背部灸法: (1)患者取俯卧位,用硬纸板1条,从大椎穴顺脊柱铺至长强穴,宽约3cm,这条带上不灸。 (2)将做好的咸萝卜片先放在两侧大杼穴各1片,再沿硬纸板宽的两侧依次下排至秩边穴。其间无论排多少片,以排满为止。 3.然后在第1排的外侧,沿着其外缘再排第2行,此行比第1行少排1片,上下端各空半片。 4.将咸萝卜片排好后,用镊子夹住做好的艾炷在酒精灯上点燃,放在咸萝卜片上的蒜凹中,逐个放好,放齐。 5.每个艾炷将熄时接上另一炷,不是火力中断,每片约灸3-5壮。 背部灸示意图 2.腹部灸法: 背部灸毕,让患者休息片刻再灸腹部。 1.先在膻中穴部放1片咸萝卜片,以此为中心,上下左右放8片,即形成9片的大方形。 2.在鸠尾、神阙穴各放1片不着蒜泥的咸萝卜片,此2片要比其他片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