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3)3CCl的溶剂分解速度 S H2O HCOOH CH3OH CH3CH2OH vR 33500 12200 9 1 第三章 溶剂效应 (CH3)3COH H2O (CH3)3CCl 溶剂效应:溶剂对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及反应机理的影响。 也叫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是表示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具有永久偶极或诱导偶极的溶剂分子被充电的电容器板强制形成一个有序排列,即极化作用,极化作用越大,介电常数越大。 1、 介电常数(ε) :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分子本身分离出电荷的能力,或溶剂使它偶极定向的能力。 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ε在2~190之间,ε越大,溶剂极性越强。 介电常数主要影响溶剂中离子的溶剂化作用和离子体的离解作用。 2、溶剂分类: 按介电常数: 极性溶剂 (e 15) 如H2O、CH3OH等 非极性溶剂 (e 15) 如己烷、乙醚等 按是否含有氢键给予体 质子溶剂:含有质子给予体,如H2O、NH3、 ROH等 非质子溶剂:不含有质子给予体,如丙酮、二氯甲烷等 一般按两者结合分类。 室温下常见溶剂的介电常数 质子溶剂 e 非质子溶剂 e 水 甲醇 乙醇 丙醇 液氨 甲酸 乙酸 三氯乙酸 叔丁醇 辛醇 苯酚 78.39 32.70 24.55 20.33 22 58.8 6.15 8.6 12.5 12.34 9.78 丙酮 硝基苯 DMF DMSO HMPA 己烷 二氧六环 乙醚 苯 三氯甲烷 乙二醇二乙醚 THF 1,2-二氯乙烷 26.7 34.85 37.8 46.7 21.6 1.88 2.01 4.34 2.23 4.81 7.2 7.58 10.36 极性溶剂 非极性溶剂 2、溶剂性质 极性溶剂具有一定的极性,如H2O、CH3OH 质子溶剂具有形成氢键的特性,如H2O。 3、两个新概念 ①负离子溶剂化剂(anion solvators):即质子溶剂;由于氢键结合力而能与某些负离子作用。被溶剂化的负离子的电荷密度(电荷与体积之比)愈高,溶剂化趋势就愈显著。如H2O、CH3OH等。 ②正离子溶剂化剂(cation solvators):指介电常数大,偶极矩也大的极性非质子溶剂。由于其存在未共用电子对,而表现为良好的电子给体性质,能和某些正离子作用。 如丙酮、DMF等。 4.溶剂化作用 每一个被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或几层溶剂分子或松或紧地包围的现象,叫做溶剂化作用,它包括溶剂与溶质之间所有专一性和非专一性相互作用的总和。 5、溶剂化效应的类型:①静电溶剂化效应 ②特殊溶剂化效应 6.静电溶剂化效应(靠溶剂的静电作用力) 溶剂化静电理论:用溶剂极性确定相对的溶剂化能力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1)溶剂极性对溶质离子化过程的影响; 溶质(R-L)在溶剂S中离子化过程: 溶剂化程度与溶剂和离子的性质有关: 当?15,如(A)所示:共价键被诱导极化,仅发生电荷分离,如乙酸( ? 6.15); 当?=15~40,如(B)所示:溶剂进入与之间,二者未完全分开;部分变成自由的溶剂化离子,如甲醇、乙醇。 当?40,如(C)所示:克服正,负离子间静电引力,成为自由的溶剂化离子,如水。 紧密离子对 溶剂分离离子对 溶剂化离子 (A) (B) (C) (2)溶剂极性对某些反应速度的影响: a.若反应的过渡态比起始物分子具有较大电荷分离程度,则溶剂极性的增加使反应速度加快; b.若过渡态比起始物分子电荷分离程度减少的反应则溶剂极性↗,反应速率↘。 具体说来,溶剂极性对电荷类型不同的反应影响如下: (1) 在非极性溶剂中有利 (2) 在极性溶剂中有利 (3) 在极性溶剂中稍有利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