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中期四出大诗说
清代中期四大诗说;一、王士禛与“神韵说”; 2、思想及创作
王士禛注重诗歌的艺术方面,倡导“神韵”,要求诗歌创作超脱空灵、意味无穷的艺术境界,从各个不同方面阐述和总结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审美传统。
诗论著作《渔阳诗话》、《带经堂诗话》,其他的散见于笔记杂著和文集之中,如《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居易录》、《分甘余话》、《渔洋山人精华录》等等,还有诗歌选本《唐贤三昧集》、 《渔洋山人诗集》、《唐诗神韵集》。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清俞兆晟在《渔阳诗话序》中引用王士禛自述,说道:
一、少年时,“博综该恰,以求兼长 ”,“入吾室者,俱操唐音 。”
二、中年时,“越三唐而事两宋 ,良由物情厌故,笔意喜生,耳目为之顿新,心思于焉避熟 。”
三、晚年时,“以太音希声,药淫哇锢习,《唐贤三昧》之选,所谓乃造平淡时也。”
贯穿始终的诗学主张:神韵。理想的艺术境界, 基本的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无人工造作的痕迹。
;二、神韵说;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北宋范温《潜溪诗眼》:“有余意之谓韵”,“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 ”以及“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
;
明胡应麟《诗薮》用“神韵”评诗有20余处,如称“盛唐气象混成,神韵轩举”等。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五言古非神韵绵绵,定当捉衿露肘”。
“神韵”:一是指作品中的意象或意象群体逼真传神, 气韵生动;二是特指在作品具体描绘的形象之外,更蕴含着一种深邃隽永、绵缈无穷的意味。;2、神韵;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庄子:“天籁”,“天乐”。
文外之旨,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
“《新唐书》如近日许道宁辈画山水,是真画也。《史记》如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然而使人见而心服者,在笔墨之外也。”《香祖笔记》
;《秋柳四章》其一;(2)创作过程中的“兴会神到”。;“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 ,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旨矣。”“古人诗祗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 ;
(3)以自然入神、清远为重要特色
《渔洋诗话》:“律句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
高季迪:“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曹能始:“春光白下无多日,夜月黄河第几湾。”
程孟阳:“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不宜秋。”
《池北偶谈》:“汾阳孔文谷云:‘诗以达性,然须 清远为尚’。薛西原论诗,独取谢康乐、王摩诘、孟浩然、韦应物。”
“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清)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远)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清远)
;《真州绝句》;二、沈德潜与“格调说”; “格调”是在神韵基础上侧重含蓄蕴藉而形成的。
2、格调说
(1)源流
格调,即体格声调,最早的解释包括思想内容和 声律形式两个方面。
《文镜秘府论·论文意》:“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
唐皎然《诗式》:“得其格”、“宏其调”,“格高”、“体贞”、“调逸”、“声谐”。
; 宋姜夔《白石道人说诗》:“意格欲高”、“句调欲清、欲古、欲和。”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
明人论诗多标举“格调”。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眼主格,耳主声。”
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云:“高古者格,宛亮者调。”并以“格古”、“调逸”视为诗之“七难”之二难,即两种基本要素。 ;
王世贞《艺苑卮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