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纳西族手工造纸.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期3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No.3 纳西族的手工造纸 李晓岑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作者通过对云南丽江的大具乡、大研镇和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进行的实地调查,认为纳西 族的手工造纸既受到西藏固定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内地常见的活动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这种造纸方法 除与西藏接近的云南迪庆以外,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未见。因此,纳西族手工造纸在中国造纸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手工造纸;纳西族;东巴经 中图分类号:TS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2003)03—0071—04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香格里拉一带, 可以推断清代以前应该已有纸质的东巴经,因为元代丽 信仰东巴教。他们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原始的图画文字, 江已有了造纸业,而且清代东巴经数量已相当可观,推 称为东巴文。用东巴文将东巴教的经文书写下来称为写 测此前应有一段发轫期。 经;东巴经必须写在一种特殊的纸张上,称东巴纸。东    现在,保留有传统东巴造纸工艺的地点仍有多处, 巴纸因外观奇特,很早就引起中外造纸史专家的瞩目。 如丽江大具乡、香格里拉的三坝乡以及维西的塔城等。 1998 2 流传到国外的东巴经,其用纸也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     年 月,笔者曾到三坝乡调查东巴造纸,调查 [1] 1 并进行了一些化学分析和研究,但限于条件,一直没有 材料已写入《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一书中。 但第 揭开其造纸方法的神秘面纱。 次调查限于条件,有许多疏漏乃至错误之处。2000 年10 11   据有关学者考证,东巴象形文字约起源于唐宋时  月至 月,笔者再次到大具乡和三坝乡,较详细地调查 期,它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森究鲁究”,意思是刻在木 了当地的传统东巴纸生产技术,并在大具乡亲见制造东 头或石头上的文字。可见,在纸还没有传入前,东巴文 巴纸的全过程。本文根据这次调查,以几种不同的造纸 字是用木或石头作为书写材料的。清乾隆时期余庆远在 方法为例,说明纳西族的传统手工造纸技术。 《维西见闻录》中记载了纳西族的象形文:“有字迹专 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纳西语称纸 一、大具乡的东巴造纸 1 为“色丝”,全世界现仍保留有约 万多卷东巴经,全 部是以尺寸相同的纳西族东巴纸为载体,现分藏于许多    大具乡的肯配古村手工造纸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 20 50 国家的图书馆中,并由于其独特的象形图画文字得到国 还有四五户人家能操此艺。但在 世纪 年代以后停 1991 际民族学界的广泛重视。保留下来的东巴经中,最早的 止。 年,该村的和圣文,在和即贵等著名东巴的支 似乎是台湾李霖灿先生发现的一卷,据考证是清康熙七 持下,又恢复了东巴纸的生产。现在,和圣文生产的东 年的写本,其他都是乾隆年间及以后的。 巴纸主要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研究所书写东巴经    据元《一统志》记载,元代通安州“土产有纸”。 用。 所以,丽江的纳西族在元代就已有造纸业。晚明的《天    在大具乡期间,我们考察了造纸的全过程,以下记 启滇志》卷三记载北胜州(今永胜)的土产时说:“纸 述其造纸方法: 曰沧纸,坚白稍次叶榆(即大理),售殖无虚日。”以    采集原料 到附近山上把造纸的树枝(当地称为山 后清代《丽江府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