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例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 t的关系如表: 2.6 1.7 1.0 0.9 0.6 K 1 200 1 000 830 800 700 t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反应 (选填“吸热”、“放热”)。 (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 (4)若 830℃时,向容器中充入1 mol CO、5 mol H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____1.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若1 200℃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根据K随温度的变化可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计算平衡常数,然后与表中所给数据对比可判断反应的温度。 (3)根据Qc与K的关系可以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CO2(g)+H2(g) CO(g)+H2O(g) 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根据已知题干中的表格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 逐渐增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有如下关系3c(CO2)·c(H2) =5c(CO)·c(H2O),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 可知,K=3/5=0.6,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平衡 常数为定值,所以此时对应的温度为700℃。 (4)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 关,所以只要在830℃条件下,平衡常数的数值都为1.0。 (5)1 200℃时 将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可得 Qc=4,而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6,因为QcK,所以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1) (2)吸热 (3)700℃ (4)等于 (5)逆反应方向 【互动探究】(1)800 ℃时反应2CO2(g)+2H2(g) 2CO(g)+2H2O(g)的平衡常数是0.9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若第(5)中某时刻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 4 mol·L-1、4 mol·L-1、2 mol·L-1、2 mol·L-1,是否达 平衡?若不平衡,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 提示:未达平衡,因为此时的Qc=1/4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解题技巧5】——极值法解决数据不足类计算问题 1.优点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判断混合物组成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假设全为某一成分或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解题关键 极值法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设的可能趋势,选好极端假设的落点,将问题合理假设成某种“极值状态”。即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确定不确定条件的范围,计算相应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3.常见类型 (1)用极值法确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肯定介于各组分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这个范围太大,依据题目内在关系和极值法可使范围更加准确。 (2)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质量。 在物质组成明确、列方程缺少关系式无法解题时,可以根据物质组成进行极端假设得到有关极值,再结合平均值原则确定正确答案。 (3)用极值法确定物质的成分。 根据物质的性质及组成进行极端假设得到有关的极值,再结合平均值(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物质的量等)原则得到正确的答案。 (4)用极值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取值范围。 由于可逆反应总是不能完全进行到底,故在可逆反应中,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量的取值范围时利用极值法能达到目标明确、方法简便、范围正确的目的。 (5)用极值法确定杂质的成分。 在分析混合物杂质成分时,可以将主要成分与杂质成分极值化考虑,然后与实际情况比较,那么就能迅速判断出杂质的成分。 1.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 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级软件工程管理..ppt
- 高级软件工程之设计模式..ppt
- 高级生命支持ACLS——心肺复苏标准方法..ppt
- 高级维修电工电机及拖动基础知识讲稿1..ppt
- 高级维修电工培训..ppt
- 高级物流学第9章装卸搬运..ppt
- 高级消防实操评估内容、标准、方法2014、11等..ppt
- 高级营销师辅导讲座—基础知识篇(上)..ppt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第1章概述..ppt
- 高绩效团队管理(方正东)..ppt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抗CD20单株抗体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5.2《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2025年初中地理中考跨学科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 VIP
- 天然气场站设备-题库.doc VIP
- 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高速公路养护风险源辨识表.docx
- 2025年内蒙古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AB卷.docx VIP
- 2025上海中学生时政大赛备考题复习试题附答案.doc
- 《GB 43500-2023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解读与培训.pptx
- 天然气场站设备拆除施工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