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阳泉新景煤矿矿井构造特征与其形成机制.pdf

阳泉新景煤矿矿井构造特征与其形成机制.pdf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文在矿井地质资料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构 造背景演化和野外节理分期配套的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深刻揭示了矿井构造 发育、展布、组合特征及不同期次构造的相互叠加与改造规律,并运用构造 趋势面分析定量评价了矿井构造发育特征;通过构造煤、构造岩变形特征, 煤镜质组反射率有限应变分析等,揭示了新景煤矿的不同期次构造发育的应 力-应变环境、矿井构造的演化史及其形成机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和认 识: (1)新景煤矿构造变形整体较弱,以NNE ~NE 向的褶皱为主,多期叠 加褶皱普遍发育,形成了穹状隆起、盆形构造和马鞍状构造,控制着矿井的 主要形态;断裂构造不发育,以小断层成群出现为主,3 号煤层断层走向较为 分散,但以NE 向和NW 向为主,15 号煤层以NNE 向集中发育。断层在剖面 上形成阶梯状组合以及小型地堑地垒等。 (2 )构建了煤层底板等高线趋势面数学模型,通过对3 煤和 15 煤煤层 底板等高线 1-4 次趋势面及残差图分析,3 号煤层和 15 号煤层整体形态较为 接近,均反映了一NE 高而SW 低的单斜构造,且倾角较小,很好的反映了矿 井地层总体产状特征。残差图则较为清晰的反映了褶皱发育的形态,向斜为 负、背斜为正,对穹窿构造和盆形构造显示较为明显,而对鞍状构造的指示 作用不显著,其中三次残差图中 0 线较好的显示了矿井构造向背斜相间、整 体以NNE~NE 向展布为主要特征的构造形态。 (3 )研究区发育高倾角共轭剪节理系,节理走向以NEE 向最为发育,其 次为近EW 向及NNW~NE 向,反映了研究区内多期次、不同方向的构造应 力场的作用。在对节理组之间的交切关系及力学性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 揭示了应力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区煤系形成后主要经历了 3 期构造应 力场作用,分别为印支期最大主应力σ 平均方向为4°,主要形成近EW 向的 1 宽缓小型褶皱;燕山期构造运动最为强烈,区内最大主应力σ 平均方向为318°, 1 形成矿井内普遍发育的NNE~NE 向大型宽缓褶皱、小型逆断层及NW 向小 型正断层,该期对矿井构造格架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喜马拉雅期运动 仍较为强烈,区内最大主应力σ 平均方向为48°,形成了矿井内NW 向的宽 1 缓褶皱及较为发育的NW ~NWW 向逆断层。矿井煤层较为复杂的褶皱展布和 组合形态是三期构造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4 )阐释了新景煤矿构造主要形成于中低温-低温的脆性变形环境,将构 造煤形成的应力-应变环境分为挤压和拉张脆性碎裂变形环境、剪切脆性及脆 韧性变形环境和剪切与挤压韧性变形环境三类;煤镜质组反射率光性组构较 VI 万方数据 好的反映了区域上近NW ~SE 向的挤压应力作用。 该论文有图54 幅,表12 个,参考文献156 篇。 关键词:构造特征;叠加褶皱;共轭节理;形成机制;新景煤矿 VII 万方数据 Abstract Based on the systematically collecting, sorting an

文档评论(0)

hp20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