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二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 二月

题 解 二月兰,别名诸葛菜、菜籽花。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二年生草本花卉。因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花,故称二月兰。 本文是作者借花喻人,表达人生感悟。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bū), 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东方学家、 历史学家、作家。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精通梵(fàn)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语言。1946年回国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历任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大副校长、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著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季羡林佛教学术论文集》、《糖史》等。译有《罗摩衍那》、《沙恭达罗》等。 名词释义 梵文: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 。 巴利文:印度古代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 吐火罗文:原始印欧语言中的一种独立语言 。 《罗摩衍那》:印度文学史上最初的一部叙事长诗 ,用梵文写成 ,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和他妻子悉多的故事。 《沙恭达罗》:印度古代诗人、 戏剧家迦梨陀娑的七幕诗剧。剧中塑造了一个集自然美、朴质美、青春美于一身的古代理想妇女沙恭达罗形象。 背景简介 本文创作于1993年6月11日。季羡林的人生经历丰富复杂。“文革”中,他“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在很长的时间里,他被分配掏大粪、看门房、守电话、发信件,变成“不可接触者”。 如此丰富的阅历和坎坷的人生经验,奠定了他散文创作厚重的底色。正如他在解释写自传的原因时所说的:“我这样的经历,过去知识分子经历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对世事沧桑的阅历,人情世态的体会,恐怕有很多值得别人借鉴的地方。今天年轻的知识分子,甚至许多中年知识分子,大都不能体会”。他的散文创作,也是基于同样的“经验共享”的目的。 课文解读 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 .全文两大部分,各侧重写什么? 2. 《二月兰》属于一篇什么散文 ? 解读第一部分: 阅读思考问题 1.在文中,二月兰是一种什么样的花? 平凡而热烈,生命力旺盛;气势非凡而奋发向上,似乎依赖藤萝其实不然。 2.作者是怎样表现二月兰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抓住其特征,展示其意象,其实具有象征性:象征亲情、亲人;赞颂中国传统的女性美。 3.由二月兰,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自从 “意识”到二月兰的存在以后,作者“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使他想起自己人生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的人生经历与感受: 运用双关、仿词等手法含蓄表达 “当年歪风狂吹时” 自己的人生不幸;后来苍松、翠柏焕发青春,榆树茁壮成长暗喻文革结束后新老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作者对当年小土山野花的象征性描写,表面写花,实则喻己,二月兰的“小年大年”喻指人生的“幸与不幸”,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人生悲与欢。 小结:这部分侧重写燕园的二月兰,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既展现了花的自然特征,又暗示花的象征寓意,并由此联想到自己人生中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的人生悲欢离合的经历和感受。 解读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1.引用东坡词句有何作用? (1)过渡,由写花过渡到写人。(2)借东坡的人生感受表达自己相同的人生感受。(3)暗示下文行文线索:写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 2. 花有没有悲欢?人为什么有悲欢?作者写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感叹花、人有别,其别何在? 作者写花的真正目的是写人,是借花喻人,感慨人生。他感叹人花有别:花们“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无所谓“喜”也无所谓“悲”;人却不同,因有情而有悲有欢。 3.作者虽然知道人有悲欢的原因,也知道“此事古难全”,然而“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并且接下来写自己的人生悲欢。作者写了他人生哪些方面的悲欢? 二是来自亲情、亲人的悲欢;一是来自命运的悲欢 。 4.“亲情、亲人的悲欢”具体指什么?“命运的悲欢 又具体指什么?通过它们又说明什么? “命运的悲欢” 则指文革中在社会上遭到不幸,现在却受到极大地尊重。 “亲情、亲人的悲欢”是指自己文革时期在社会上遭受不幸,但在家庭里却能得到亲人、亲情的温暖和安慰,可现在自己的命运发生了极大改变,受到社会的极度尊重,但家中的老祖、婉如,以及虎子和咪咪都离他而去,这又给他带来新的悲。 通过它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