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措施.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 革 热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及 控 制 措 施 内容 病原学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三间分布 输入性 自然疫源性 影响因素:生物、自然、社会 控制措施 评估 病原学 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 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 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 病原学 登革病毒的感染性在pH7-9最稳定 -70℃或冷冻干燥4 ℃可长期保存登革病毒 不耐热,50度30min,或100度2min均可灭活 紫外线、0.05%福尔马林、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均可灭活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对脂溶剂,如乙醚和去氧胆酸钠敏感 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繁殖 自然宿主3种:伊蚊、人和低等灵长类动物 低等灵长类动物可感染,滴度足以感染蚊的病毒血症,但不发病 病毒可引起人的临床疾病,该疾病仅见于人 未经传代的病毒脑内接种乳鼠后一般不出现病症,实验室中一些经过多次传代后的毒株可使乳鼠产生疾病和死亡 低传代或未经传代的病毒只能在实验室饲养的蚊和蚊细胞系中持续培养 免疫学及免疫病理学 各型登革病毒可以诱导对本型血清型登革病毒的终生免疫,对异型病毒产生短期免疫 4型病毒均可以引起严重甚至致死性疾病 各血清型内病毒可以发生遗传变异,有些遗传变异似乎可以导致病毒毒力增加或流行能力加强 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是主要传染源 (宿主)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过媒介伊蚊叮咬吸血时将登革病毒传染给人或动物 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 伊蚊的传播方式有两种 生物学传播:主要传播方式 机械传播 目前尚无人-人报道,在实验室,应注意可能会引起气溶胶传播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 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 热带地区(东南亚、南美洲、非洲) 北纬22。以南地区 我国海南、福建、广东、广西部分地区 近年调查发现: 北纬25度的区域也有埃及伊蚊分布,云南边境(瑞丽) 家栖 传播能力最强 埃及伊蚊地理分布 传播媒介-白纹伊蚊 分布极为广泛(亚洲、美洲),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登革热流行,白蚊伊蚊起了唯一或主要传播媒介作用 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有可能成为世界性分布的蚊种 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在地理分布上呈现种间竞争现象 成蚊白天吸血,嗜人血。 白纹伊蚊地理分布 伊蚊孳生 伊蚊孳生 易感性 普遍易感,但并非人人发病 二次或多次感染 地区分布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 人群分布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别 所有职业人群均有可感染发病,人群感染主要与被伊蚊叮咬的机会多少有关 医务人员感染发病值得高度重视 时间分布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可常年发病,但主要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与蚊媒密度高峰一致 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区流行高峰时间不同,如为输入性传播则发病高峰依输入时间而可能有所不同 周期性:东南亚地区似乎3-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一个地区方式登革热流行后,随后3-5年有发生登革出血热的危险 输入性 当伊蚊密度达到一定水平而自然条件合适时,一旦有登革病毒传入,就有可能引起登革热局部爆发或流行 传染源 交通工具 自然疫源性 丛林型 亚洲和非洲的热带雨林中,主要通过栖息于树冠的伊蚊与低等灵长类之间传播、保存病毒,此为登革病毒自然疫源性的原始循环,并可能将病毒扩散传播至乡村和城市地区 乡村型、城市型 “伊蚊-人-伊蚊”传播。城市型最为重要,可引起较大流行,并有多种血清型病毒的循环传播 云南可能存在有丛林型疫源地 伊蚊经卵传递 部分伊蚊具有交配传播和垂直传播的能力 从自然界捕获的埃及伊蚊、白蚊伊蚊等其它一些伊蚊的蚊卵、幼虫或雄蚊体内分离到登革病毒,证实存在经卵传播 雄性白蚊伊蚊感染登革病毒后可通过交配将病毒传给雌蚊 伊蚊垂直传播登革病毒在以上三种疫源地中均起一定作用。 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 当布雷图指数超过20有可能发生登革热爆发流行,而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发生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自然因素:气温、降雨量 社会因素 传染源的活动在登革病毒的传播和扩散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处于病毒血症期的人员流动比伊蚊迁移更为重要 “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则属于安全范围;如果该指数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 有利于DF流行的因素 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 输入地自然气候 输入地伊蚊密度 屋内处积水容器 居民养花、养莲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