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流行状况.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革热流行现状 登革热历史 1779-1780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埃及、开罗和美国费城报告了最早的登革热病例。 1944年著名病毒学家Sabin成功分离了登革病毒。 1955年Sabin研制了鼠脑适应,神经毒力突变的灭活疫苗,并应用于人体。 1955-1998年共有80个国家发生过DF/DHF。 1998年,全球报告120多万例DF/DHF病例, 2001年美洲报告超过60万例DF(其中5000例为DHF) 全球形势 DF广泛分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呈现地方性流行。 WHO估计,全球约25亿的人群处于DF的危协中 全球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其中50万为DHF病例(其中大部份为儿童)。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每年有2万以上病例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国际:我国周边国家登革热发病依然严峻 国际:我国周边国家登革热发病依然严峻 我国登革热流行史 1873 厦门 75%居民发病 1928~1929年,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厦门、杭州、宁波、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流行。 1940年,上海至南通等地、广州、潮汕地区流行本病,山东烟台及东北地区有散发病例。 1944~1945年,沿海地区福州,内地汉口(80%居民发病) 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均流行过 登革热全国流行情况和趋势 我国登革热的发病并没有规律可循,波动范围很大,近年来我国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及由输入性所引起的继发病例,甚至导致暴发疫情的发生,尚未发现登革病毒本土化证据。 疫情形势 由于在我国的周边国家多为登革热高发区我国目前登革热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将持续面临境外输入的压力 再次发生大规模登革热疫情的可能性将日益加大。 疫情形势 疫情形势严峻,登革热暴发或流行在我国不可避免。 适宜的气候条件:气温、雨量、湿度等 伊蚊(特别是白纹伊蚊)广泛分布 周边国家高发,输入危险持续存在 早期诊断困难,隐性感染者多 疫苗? 登革热的防控策略对策与措施 登革热防控目标与策略 预防控制目标 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例,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 防控策略 “以监测为重点,控制蚊媒密度,严防输入传播,提高诊治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参与” 控制对策 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和控制输入病例 重点省份要高度警惕 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输入病例? 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续发病例,避免较大的暴发或流行出现 非重点省份隐患。 重点疫区日发病数和布雷图指数监测情况 疫情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1) 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杀灭成蚊、清除幼蚊滋生地 组织全市统一的灭蚊行动 对疫点地区开展多次反复突击灭蚊行动 动员群众翻坛倒罐,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 做好病例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发现、诊断病例的意识 在疫点进行病例主动搜索 学校和建筑工地实行晨检制度 病例到指定医院实行防蚊隔离治疗 疫情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2)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发病后及早就诊 自觉参与防蚊灭蚊 各级CDC动态监测蚊虫密度,指导考核灭蚊效果 登革热防控措施 不断完善全国登革热和病媒生物监测体系,有效利用监测信息,及时进行预测预警。 开展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综合防治伊蚊措施,切实降低伊蚊密度(如将布雷图指数长期控制在20以下)。 加强与检验检疫、旅游、交通、民航和铁路等部门的联防,及时发现登革热输入病例和相关媒介,控制疫情传播。 加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和报告意识,做到对登革热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开展医院内防蚊灭蚊,防止院内感染。 登革热防控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健康教育,普及登革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主动就医的意识,自觉参与防蚊灭蚊等登革热预防控制行动。 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包括登革热病例流调、疫点处理、媒介控制、实验室检测能力等。 修订并印发《登革热防治手册》,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 加强登革热防治领域科学研究工作,重点包括:登革热诊断试剂的研发和评价;媒介伊蚊监测方法与应用研究;登革热自然疫源地调查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重点地区的工作 警惕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认真做好本地登革热流行风险的评估,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防控方案。 加强和完善全国登革热和病媒生物监测,提高疫情早期预测预警和发现能力 加强对疾控、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输入病例和本地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力 开展以环境治理和清除幼蚊孳生地为重点蚊媒控制措施,切实降低伊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