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篇第五章诊法述只要电子教案
二、按诊 按胸胁--心肺肝的病变。 按虚里--测宗气盛衰。 按脘腹--了解脘腹有无肿块及压痛。 按肌肤--审察肌表的寒热、润燥及肿胀等。 按手足--手足的寒温可测知阳气的存亡。 按腧穴--按压体表上某些特定的穴位,以了解这些穴位的变化和反应,来推断内脏的某些疾病。 第三节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问经带产,迟促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一、问寒热 寒——恶寒和畏寒。 恶寒:自觉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 仍 觉寒冷者。 畏寒:久病体弱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 暖,可以缓解者。 热——实热和虚热。 实热:机体受外邪侵袭,体温升高者。 虚热:患者阴阳、气血不足引起发热, 兼见其他虚证症。 恶寒发热???????????? 表证(表寒?? 表热) 但寒不热????????????? 里寒证(实寒?? 虚寒) 但热不寒????????????? 里热证(实热?? 虚热) 寒热往来???????????? 半表半里证 二、问汗 表证辨汗 ??????无汗为外感风寒;有汗为外感风热或表虚证。 里证辨汗 ??????自汗,汗出不已,动则加重,多为气虚, 阳虚所致。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多为阴虚内热所致。 局部辨汗 ??????头汗,阳热或湿热。 ??????半身汗出,痰湿或风湿阻滞,或中风。? ??????手足心汗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 三、问疼痛 (1) 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而拒按——实证 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而喜按——虚证 ??胀痛,痛处不定——气滞 ? 刺痛,痛处固定——瘀血 ? 冷痛——寒 ? 灼痛——热 ? 重痛——湿 ? 游走痛——风 ? 酸痛——湿阻或肾虚 (2)疼痛部位 头痛 ?????? 太阳经头痛—痛连项背; ?????? 阳明经头痛—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 ?????? 少阳经头痛—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 ?????? 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腹满自汗。 ?????? 少阴经头痛—头痛连及脑齿。 ??????? 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牵引头角。 四肢痛(多见于痹证): ?游走痛——风胜(行痹); ?剧痛喜暖——寒胜(痛痹); ?重着而痛——湿胜(着痹,湿痹); ?红肿热痛——热胜(热痹); ?足跟痛或胫膝酸痛——肾虚。 四、问饮食口味 1. 食欲和食量 2. 口渴和饮水 3. 口味 五、问睡眠 失眠 实证:邪气内扰,气机失 调,痰热食滞 虚证:阳虚阴盛、气血不足 嗜睡 虚证:心血不足,阴虚火旺 实证:痰湿内盛,困扰心神 六、问二便 ⒈ 问小便 小便色黄而短小者——热证 尿白而清长——寒证 ⒉ 问大便 便秘 久病、老人、孕妇或产后便秘多属虚证。 新病便秘、腹胀、发热多见于实热证。 泄泻 大便清稀如水或兼有恶寒发热者,为外感寒湿。 大便黄褐、热臭、肛门灼热为湿热。 大便酸臭为食滞 。 久泻不止,腹胀纳呆,面色萎黄为脾虚。 黎明前腹泻为肾阳虚。 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为肝郁犯脾。 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为痢疾。 七、问小儿及妇女 ⒈ 问小儿 2. 问妇女 ⑴ 月经 ⑵ 带下 第四节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生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 一、脉诊 (一)脉象的形成原理与脉诊的临床意义 (二)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脉诊部位:常用取寸口脉。寸口可分寸、关、尺三部。 切脉方法:时间、手法、指法 寸 关 尺 切脉注意 ①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近同一 水平线上,手掌心向上,前臂平放。 ② 运用三种指力。先浮取(举),再重取 (按),后中取(寻)。寸关尺三步,每 部有浮中沉三候,谓之三部九侯。 ③ 环境要安静。 ④ 诊脉时间不少于一分钟。 (三)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四)常见病脉及主病 浮脉 ?脉象:轻取即得,如水上浮木。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 表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