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牙周病学牙周病的主要症状萝和临床病理
* *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的形成始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 炎 症 ? 胶原纤维破坏 结合上皮根方增殖 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2、沟(袋)底附近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溶解破坏?溶酶体酶 胶原酶 透明质酸酶 ——胶原纤维变性、消失 1、牙周膜-牙骨质界面 胶原纤维被吞噬和吸收?成纤维细胞 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Company Logo 1、结合上皮基底细胞增生、形成钉突 ——结合上皮根向增生 2、结合上皮内大量中性粒细胞侵入 结合上皮细胞间连接疏松 结合上皮细胞与牙面间连接弱 ——冠方结合上皮从牙面剥离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的病理 1、软组织壁 2、根面壁 3、袋内容物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的病理 软组织壁 1、袋口上皮:厚而完整,钉突明显 2、袋上皮:薄、常有表面糜烂/溃疡 显著增生形成钉突 退行性变和坏死 G-菌侵入上皮和结缔组织内 3、袋底结合上皮:缩短到50-100?m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的病理 软组织壁 上皮下结缔组织: 1、 微血管扩张充血渗出 2、炎性细胞侵润: 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中性粒细胞散在 3、血管、胶原纤维、成纤 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的病理 根面壁 暴露于牙周袋内的牙根面 龈下菌斑-牙石-根面壁 根面壁的变化: 1、结构改变:脱矿/矿化 2、化学改变:钙磷含量 3、细胞毒性改变:细菌及毒素侵入牙骨质中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的病理 袋内容物 1、菌斑、软垢、食物碎屑 2、龈沟液、唾液粘蛋白 3、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 ——毒性大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的类型 1、根据袋底位置分类: 骨上袋/骨下袋 2、根据牙周袋累及牙面分类: 单面袋/复合袋/复杂袋 Company Logo 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袋的类型 探诊深度超过3㎜,无附着丧失→龈袋 附着丧失→牙周袋 Company Logo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细菌(释放脂多糖、内毒素等) ↓ 龈沟→免疫细胞、成骨细胞 ↓ 炎症介质(PGE2、IL1、IL6、TNF-α ) ↓ 破骨细胞形成、牙槽骨吸收 Company Logo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1、水平型吸收:最常见,形成骨上袋 2、垂直型吸收:角形吸收,形成骨下袋 3、凹坑状吸收: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 龈谷破坏,颊舌侧骨质保留 4、其他形式的骨变化:反波浪形骨吸收 Company Logo 牙槽骨吸收 骨下袋的分类 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壁数分类 一壁骨袋 二壁骨袋 三壁骨袋:袋的一壁是牙面 四壁骨袋 混合袋壁 Company Logo 牙槽骨吸收 骨下袋的分类 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壁数分类 一壁骨袋 二壁骨袋 三壁骨袋:袋的一壁是牙面 四壁骨袋 混合袋壁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吸收的临床表现 X线片:主要显示牙近远中的骨质情况 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超过2㎜ Company Logo 牙松动和移位 牙松动的原因 牙槽嵴吸收 咬合创伤 牙周膜的急性炎症 牙周翻瓣手术后 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生理性/病理性根吸收 Company Logo 牙松动和移位 牙的病理性移位 1.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2.咬合力的改变 Company Logo 牙周病的活动性 牙周炎病变呈静止期与加重期交替出现 判断活动期的客观指标:不理想,一般以定期测量附着丧失的程度来监测,若大于2mm,认为有活动性发生。 龈沟液PGE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