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词二首教案 语文版.docVIP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词二首教案 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词二首教案 语文版

PAGE PAGE 4 《词二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阅读诗词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词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重难点】 1.体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象美,体会诗词的感情。 2.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与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欣赏法。 2.诵读法。 3.综合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在红军长征年代里,有两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其一是遵义会议的开展确立了毛泽东等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地位;其二是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在这两件事发生前后都有豪情满怀的诗情迸发。其中,我们可以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看到当年红军跨越娄山关的雄姿;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似乎还能听到无产阶级对于革命胜利必胜的呐喊。现在,请让我们用崇敬的心情、豪迈的心胸一起来诵读《词二首》中的《忆秦娥·娄山关》和《沁园春·雪》吧!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1893年 2.背景链接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次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沁园春·雪》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词,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苍山(cāng) 莽莽(mǎng) 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大雕(diāo) 今朝(zhāo) 妖娆(ráo) 折腰(zhé) 素裹(guǒ) (2)重点词语 输:和文中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雄关:雄伟险峻的关隘。 漫道:别说,不要说。 折腰:崇敬,倾倒。 文采:本指辞藻。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西风烈:西风,即秋风。烈,强烈,猛烈。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往,过去。矣,语气词,了。 苍山如海:指深绿色高低起伏的一座座高山,像大海上涌起的波浪。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文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文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文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三、布置作业,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课文知识,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忆秦娥”是词牌名,又名“秦楼月”“碧云深”等,上下阕各一叠韵。“娄山关”是题目。娄山关,亦称娄关、太平关,地势极为险要,自古为川、黔两省交通要道。 “沁园春”是词牌名,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大圣乐”等。“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2.分层解读 《忆秦娥·娄山关》 上阕:写红军行军的情景。 下阕: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过娄山关时的情景。 《沁园春·雪》 上阕:重点描绘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重在评论历代帝王,抒写自己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三、深层领悟 1.《忆秦娥·娄山关》写的是娄山关战斗,但词中字面上没有一字写战斗,那么作者是怎样刻画红军的英雄形象的呢? 词的上阕在点出行军季节、时间之后,写道:“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马蹄声和喇叭声是行军中独有的声音,作者通过对这两种声音的形象描绘,来表现红军战士行军的急速以及纪律的严明,从而自然地刻画了红军的英雄形象。 词的下阕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雄伟险要的娄山关如铁一般难以攻破,而红军却打败敌人,从娄山关上越过。 作者通过写娄山关的险要,反衬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